广东白云学院党史学习教育简报(第十一期)

广东白云学院走访多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发布时间:2021-07-08

百年光辉历程,百年丰功伟绩。我校各支部组织前往江西井冈山、湖南韶山、广东顺德等地,走近红色基地,将党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入,实地感悟红色经典。

4月16日,在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刘华兰,院长、教工支部书记李新庚的带领下,工商管理学院教工支部全体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共30位老师奔赴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开展为期3天的党史学习活动,感悟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在本次党史学习活动中,该支部在黄洋界、红军造币厂、红军医院、大井革命旧址、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井冈山博物馆、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等地开展了现场学习。

在黄洋界,教工党支部书记李新庚教授给全体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讲述了黄洋界保卫战的故事。1928年8月下旬,国民党湘军和赣军共五个团,趁红四军主力在湘南未归之际,对井冈山根据地发起第二次“会剿”。8月30日晨,敌军向井冈山黄洋界哨口发起进攻。留守井冈山的红四军第三十一团一部和第三十二团,在赤卫队和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凭险据守,连续打退敌人的多次猛烈攻击。小学课文《朱德的扁担》的故事,也是发生在黄洋界。黄洋界战斗的胜利,为红四军主力回师井冈山,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二次“会剿”创造了条件。

图片1.png 

在黄洋界现场学习

在红军医院,红军师长张子清的故事,让所有老师深受感动。张子清同志在一次战斗中,负了重伤,住在小井医院期间,医务人员每天发给他一小包食盐洗伤口,可张师长每天只是用茶水洗一洗伤口,而把那一包包盐都藏在铺底下。当1928年底,根据地食盐已完全断绝,伤员们已没有一点食盐用的时候,他把所藏的那一包包食盐都捐给那些急需食盐洗伤口的重伤员使用,而他自己的伤口因没有很好消炎而感染溃烂,最后在井冈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随后,大家参观了大井革命旧址,包括毛泽东同志旧居、毛主席读书石、朱德同志旧居、彭德怀同志旧居、陈毅同志旧居等处。参观之后,由刘华兰书记指挥,全体党员教师合唱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刘华兰书记勉励大家,忆革命峥嵘岁月,感受红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

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全体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向烈士敬献花圈,向烈士三鞠躬,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刘华兰书记还讲述了烈士陵园相关背景知识:在井冈山斗争的2年4个月里,有4.8万多名革命者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平均每天有50多位烈士倒下,坚定的理想信念在血雨腥风中经受了洗礼和考验。沿着109级台阶拾级而上,第一组49级,象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组60级,寓意陵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

图片2.png 

向烈士三鞠躬

图片3.png 

重温入党誓词

图片4.png 

在烈士陵园现场学习

最后,大家来到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参观。从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常在这房屋的右后间居住和工作。在这里,他代表井冈山前委起草了《井冈山前委对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从理论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崭新思想。

图片5.png 

在井冈山合影

 4月17日上午,广东白云学院学生处党支部书记段立带领学生处党支部全体党员到顺德西海抗日烈士陵园参观学习。

图片6.png 

全体党员给西海抗日战争烈士献花

进入烈士陵园,幽静肃穆的陵园透露出浓浓的革命气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排挺拔苍翠的万年松,让人感觉庄严肃穆。登上了几十级的台阶,全体党员同志来到了抗日战争烈士纪念碑前,大家满怀敬意向长眠在这里的革命烈士默哀致敬,为烈士们献上鲜花,缅怀革命先烈。并在纪念碑前重温了入党誓词,再一次接受党性洗礼,党员们坚定响亮的声音久久回荡在烈士陵园的上空。

图片7.png 

在西海抗日烈士陵园讲微党课

在抗日战争烈士纪念碑前,学生处处长邓建侠给全体党员讲起了微党课。微党课主要带领大家学习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有关情况,东江纵队是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是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坚持华南抗战的主要武装力量。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斗争中,东江纵队在党中央和广东党组织的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成为一万一千余人的武装力量。他们远离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孤悬敌后,在敌、伪、顽夹击的情况下,东江纵队紧密依靠群众,在东江沿线狠狠地打击敌人,成为威震南疆、蜚声中外的华南抗日战场上一支坚强的武装力量,被中共中央誉为东江纵队是“广东人民解放的一面旗帜”和可以与八路军、新四军相提并称的“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图片8.png 

参观抗日战争文物陈列馆

随后,党员进入顺德抗日战争历史文物文化馆并学习。在文化馆内,党员们瞻仰着一件件具有强烈历史色彩的文物,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当年烈士们的作战情景,深知革命先烈为了革命的解放事业艰苦奋斗,坚持不懈,随时准备为党牺牲一切的精神,受到深刻教育。

4月17日至18日,应用经济学院教工党支部在吴铁雄书记的带领下,前往湖南韶山毛泽东等伟人故里,重温峥嵘岁月。

在湖南这片红色热土上,诞生了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生了秋收起义、湘南起义、平江起义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也留下了“半条被子”军民鱼水情、陈树湘烈士“断肠明志”的感人故事。应用经济学院教工党支部首站,来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居——革命胜地韶山。在毛主席的故居前,听着毛主席从小到大的成长故事、革命事迹,感受一代伟人的胆识与卓越生平,瞻仰毛主席铜像。在毛主席铜像前,应用经济学院教工党支部拉起鲜艳的党旗,举行了庄重的入党誓词宣誓仪式,以此方式,传承革命精神,缅怀一代伟人毛泽东。接着前往了宁乡花明楼刘少奇故居,这里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全国廉政教育基地。通过参观刘少奇故居和博物馆,感怀“共产党员典范,人民公仆楷模”刘少奇同志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大公无私的优良品质、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

图片9.png 

在毛泽东广场重温入党誓词

接着在支部全体同志一行前往橘子洲,“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站在橘子洲头,一起品读毛泽东著名诗词《沁园春·长沙》,了解毛泽东与橘子洲头的情缘,感受青年毛泽东“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激扬风采。

最后来到了岳麓山,“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岳麓山下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孕育了毛泽东、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一批革命先驱,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理论思想的策源地;岳麓山上,“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爱晚亭得名于杜牧的诗句,是毛泽东与蔡和森等早年“探求真理、野蛮体魄”’的历史见证。

4月23日,学院党委书记朱玲、英语第一学生党支部书记贺满云、日韩德学生党支部书记王文娟带领部分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开展了“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党日活动。

图片10.png 

小组讲解员解说

活动中,党员同志和入党积极分子们将前期导学成果与现场实地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分组做导引为大家讲解广州起义背后的故事,学习每个纪念地点背后的革命历史、革命精神和革命故事。第一小组的李剑铭同志和杜伟豪同学解说了四烈士墓、广州起义领导人雕像纪念广场的历史,简要介绍了广州起义的背景与经过,并表示革命先烈们舍生取义,用宝贵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历史不会忘记他们,国家不会忘记他们,我们年轻一代更不应该忘记他们;第二小组的鄢艳玲同志和岑文思同学带领大家深入了解叶剑英同志纪念碑、广州公社烈士墓的由来,道出了烈士们的英勇事迹;第三小组的曾健敏同学慷慨激昂地讲述着广州起义纪念碑的故事,使同志们深刻感受到在这片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的崇高精神;第四小组的麻珊珊同志引领大家走进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让同志们亲身去感受历史的韵味。

图片11.png

党史微论坛

在叶剑英同志纪念碑旁,四个小组围绕以“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为主题开展党史微论坛讨论,分享汇报此次主题活动的感想,李绮静同志、蔡维雪同志、李晓霖同学及姜文倩同学都表示此次活动使大家更加了解了党的历史,同时又弘扬了民族精神和增强了大家的爱国爱党意识,小组成员纷纷表示,红色记忆不能忘却,革命精神需要继续传承,青年党员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国家的富强发展中勇担重任。

每到一处我校的党员同志便思索万分。所见所感,让各支部党员同志深刻铭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深刻感悟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