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体育学院开启课程思政潮州研学之旅

发布时间:2021-05-18


5月13至16日,教育与体育学院的党员教师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开展了为期3天的研学活动。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浸润优秀传统文化,触摸红色基因,践行课程思政教育。

研学活动形式丰富,主要有参观、现场调研、聆听讲解、观看视频、座谈讨论等,参加研学的教师有21人,他们是教育与体育学院两个系、三个教研室、学生工作部门的党员教师,研学地点是潮州主要的传统文化基地和红色革命纪念馆。

潮州地处粤东,潮州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支脉。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又带有中原文化的特点。研学的第一站便是广济楼、广济桥和韩文公祠,广济门城楼是一座宫殿式三层歇山顶阁楼,外城门原有"东为万春"门额,宫殿式三层歇山顶设计,明代石木结构,兼有防守、防洪和观景的功能,体现了潮州古建筑特点和城防建筑的粗犷风格,具有丰富的建筑文化内涵。附近的广济桥,初建于宋代,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集梁桥、拱桥、浮桥等形式于一体,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是中国第一也是世界第一座启闭式桥梁,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河北赵州桥、 泉州洛阳桥、北京卢沟桥(亦作芦沟桥)并称 中国四大古桥,广济桥奇特别致的结构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的结晶;韩文公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庙,祠内梁间遍挂名家题写匾额,沿壁则环列历代碑刻40面,其中不乏书法珍品和研究专访的珍贵资料。往事越千年,老师们流连在这些古迹、长廊中,重温《师说》的谆谆教诲,感悟“传道授业”的课程思政责任,深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教体学院党员教师研学团在潮州韩文公祠内合影.png

教体学院党员教师研学团在潮州韩文公祠内合影

研学的第二个重要内容是,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感受红色文化的教育,践行课程思政。主要参观了两个景点。一个是涵碧楼,这里是人民的好总理——周总理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南下潮州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地点,这里记载了一段近百年前烽火岁月的革命往事。另一个是汕头的东征军革命史迹陈列馆,这里展出了广东革命政府先后于1925年2月和10月组织两次东征,讨伐盘踞在东江地区的军阀陈炯明的全部历程。跟随着工作人员的讲解,老师们注视着墙上一幅幅图片,抚摸着逼真的浮雕,联翩浮想,当年的炮火硝烟虽然远去,可对红色精神的传承永远都不过时,慨叹今天和平富强的来之不易。

这次研学活动,通过把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与当下开展的课程思政结合,目的是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各类课程有机融合,实现课程思政显性与隐性的一体化。活动结束后,研学团里最年轻的黄玛莉老师说,这次活动,使作为一个地道的广东人的她深深体会到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丰富革命精神和厚重的红色基因,与优秀传统文化一样,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也是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

参加研学的老师们有感于这种直观、易于接受、现场感强烈、对心灵冲击大的研学形式,纷纷表示,回去后要把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引进课堂,以课程为载体,贯彻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文/教育与体育学院张美娟 图/教育与体育学院李志华 值班编辑/曾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