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扎根于沃土 高楼立足于基石
——观《基石》有感
作者:B12工商管理4班 卢惠妮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4-04-22

“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这是我在看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专题片《基石》后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这部专题片阐述的是血和泪的历史以及对未来的期望,中国共产党正是靠着一个个像坚固基石的基层组织,铺就了走向胜利的道路,同时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尽管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博物馆里那为革命而牺牲的先烈们的照片已经越来越模糊,可是他们的形象在我们的心里还是那么的鲜活,他们的事迹在我们的脑海中还是那么的深刻。李淑桓作为一个母亲,先后送三个儿子参加东江纵队和八路军,可惜三个儿子都不幸壮烈牺牲,但谈到丧子之痛时,她虽伤心但却无怨无悔,没有豪言壮语的悲愤,有的只是一句:“只有国,才有家”,多么让人敬佩啊!而且,在作为一个母亲的同时,她还是一名爱国者,即使经历丧子之痛后,她仍继续以小学教师的伪装身份为革命事业付出,最后在被敌方抓住后遭受严刑拷打也没有向敌人透露过只言片语,直到为了革命事业牺牲。心甘情愿为国奉献一切,这份伟大的爱国情操,值得每个人尊敬和学习。

在残酷的战争中,他们为了革命胜利,宁死不屈;为了胜利,奉献一切;为了胜利,视死如归。中华民族今天的独立、富强,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忠诚坚贞的信念和浴血奋战的精神,展示了广大人民群众舍小家为国家的崇高思想,诠释了人民群众是党在各个时期建设事业取得成就的坚固基石。

“十年游击战,十年地下工,匪特、汉奸、日寇,哪在你眼里,堪称智勇;为党献一生,为国献三子,挫折、伤亡、失败,信心永不摇,无愧忠贞。”这是全国侨联原副主席方方为“革命母亲李梨英公祭大会”写下的挽联,是对革命母亲光辉一生的高度概括和评价。而这位革命母亲李梨英,确实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她虽然是一个年近半百的普通农村妇女,但她的爱国行为,让人不禁动容。为了革命胜利,她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婿先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她没有放弃也没有退缩,她不畏艰难险阻,参加了革命活动——探敌情、送情报、救治伤员……只要是党交给她的任务,她都会拼尽全力去完成。当党组织打算劝她和其他烈属一起暂避南洋,免遭反动派毒手时,她一口回绝,她说:“我要走革命路,绝不走南洋路!我参加革命不是来享福的,就是死,也要死在革命队伍里。”她为从火线上下来的伤病战士们建起了一个家,为他们洗衣做饭,护理伤口,直到战士们重返前线,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到了革命战士的身上,战士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阿姆”。她的付出让所有人都敬佩和感动,她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红军阿姆”。

这一个个的历史事件告诉我们,没有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没有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就没有共产党领导事业的伟大胜利。他们如同一块块平凡的基石,深深地融入泥土,展现着渺小身躯中满满的执着与坚定,并用他们的血肉之躯,铸就了党的铜墙铁壁。

在革命战争的年代,有许多像李淑桓、李梨英的爱国人士,奉献一切,投身于革命工作。伟大母亲何丽清,在面对敌人搜山,被重重包围的危险时,为了不让敌人发现我军的藏身之处,在儿子饿哭时用手捂住孩子的哭声,直到敌人离开才发现幼儿已经窒息。这位母亲何其痛心,直到她去世时都不愿再提此事。还有,紫金的“血田碑”提醒着人们那里埋葬着一段被鲜血染红的历史。中山的五桂山,那41个普通百姓用他们宝贵的生命守住了游击队的秘密。在海丰,彭湃为了追求信仰,点燃了海陆丰农民运动的烈火。佛山的陈铁军也走上了追寻革命的道路,最后与未婚夫周文雍一起牺牲。以梁铁为首的游击队,共有15人,最后14人壮烈牺牲,只剩她一人被抢救回来。这些一幕又一幕的历史警醒我们,为国奉献的他们是多么让人敬佩,为了让更多的人迎接光明,他们宁愿把自己永远留在黑夜之中,在悠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如星光般汇聚,照亮了我们追寻光明的路。

通过观看《基石》这部专题片,让我真真切切地明白到,只有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以及全力的支持,共产党领导事业才能取得伟大胜利,所以我也要用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水平,为党日后的发展繁荣添砖加瓦!

上一篇:回望峥嵘岁月 体味党的群众路线

下一篇:我校又一批入党积极分子顺利结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