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峥嵘岁月 体味党的群众路线
——观《基石》有感
作者:学工部学生党支部 胡君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4-04-22

回望峥嵘岁月,南粤大地上曾上演了一幅幅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广大的人民群众用生命、热血与忠诚支持革命,他们是我们幸福生活的缔造者,是我们党的事业成功和胜利的坚强基石。

今天学员们带着对党的敬意,跟随记录片走向时光的隧道,重温那轰轰烈烈的革命故事。如果结合现在的热门词语“最美人物”,我认为在党的历史中就有这样一位称得上“最美母亲”——李淑桓。在抗日战争期间,她不断将自身的子女送去部队为人民服务。李淑桓面对外人的不理解的时候说过“没有国就没有家”,在面对着丧夫失子的沉重打击时,仍然全身心地投入抗日救国的前线中去。她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在被敌人百般折磨后依然斩钉截铁地回答敌人:“你们要杀就杀,我一个老太婆死了,还有我的儿子,还有许许多多的革命志士,你们杀不绝!”李淑桓崇高的革命气节和母亲的伟大胸怀,对抗日根据地的军民们振奋很大,是一名当之无愧的“最美母亲”。

无独有偶,共产党员李莉英也是一位美丽的母亲。1933年,李莉英的大女婿刘金城在潮州城英勇就义,大女儿林松花被捕入狱,外孙们流离失所,大儿子和三儿子也在保定根据地的战争中相继牺牲······李莉英一生从未见过这么多的鲜血!亲人们的鲜血,同志们的鲜血!她咬牙把悲愤化为仇恨,把仇恨化为力量。但党组织打算劝她同其他的军烈属一起暂避南洋,免遭反动派毒手时,李莉英一口气就拒绝了,她说“我要走革命路,绝不是南洋路!我参加革命不是来享福的,就是死,也要写在革命的队伍里。”在之后的日子里,李莉英悉心照顾受伤的革命战士,哪怕是再苦再累,她的嘴边总是挂着一缕慈祥的笑容。在她的精心护理下,一批批伤员战士康复后重返前线,她成为了战士们心目中永远的“阿母”。

党的历史很美,因为它有着了一个又一个最美人物。“血田纪念碑”便是一个历史的印记,纪念着敌人在这里屠杀我们的革命干部和群众四百五十多人,他们的鲜血洒满稻田,溢出了田埂,流入了琴江,因此这片田地被称为“血田。这个“血田纪念碑”便见证了反动派和地主阶级镇压、屠杀革命志士、人民群众的丑陋罪行。然而,历史不能倒退,后人只有借助前人留下的痕迹来回顾历史,思考现状和展望未来。今天,无言的血田依然在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这段悲壮的历史,是人民用鲜血与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像划破黑暗的曙光,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国人民群众一次又一次粉碎敌人的阴谋,冲破敌人的包围,击退狂妄的侵略者。尽管每一次战争都是生命间的较量,每一次的分离都是永远的离别,但是从来没有一个共产党人说过“放弃”的。因此,共产党人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正是有了人民群众的坚实力量,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出阴霾,走向幸福。游击队队员何瑛因为生病在宝安一户群众家里休养,日军获得情报后立即包围村庄,但所有的村民们把何瑛紧紧地围在中间,任凭日军威胁和拷打,始终没有一个村民肯泄露信息。因为老百姓的誓死相助,使得游击队度过一次又一次险关,并且在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下,东江纵队不断壮大,成为我党的一支重要的抗日武装力量。

 一个又一个共产党员拼成了可歌可泣的党的历史,一个又一个人民的支持壮大党的队伍。这部《基石》生动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动人故事。他们的故事体现的精神永远屹立在我们心中,他们的精神战胜了时间的侵蚀,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深刻诠释了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内涵,让我们真正触动了思想的深处,也让精神得到了洗礼,让我们更加接近一名合格的党员。

上一篇:鲜血染红的大地

下一篇:大树扎根于沃土 高楼立足于基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