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中午,教师发展中心联合校工会在北校区文化活动中心职工书屋开展第四讲“白云学院父母学堂(BPS)”,由教师发展中心研究员贾琼博士主讲,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李念良、党委宣传部部长曾进,各学院、部门教职工等,共20人参加。贾琼博士的儿子“东东”,哈佛大学高材生,亲临活动现场,与妈妈共话家庭教育。
哈佛高材生“东东”与家庭教育专家妈妈贾琼博士
家庭教育专家:分享育儿知识经验,传授教育锦囊妙计
贾琼首先作了“家庭公约——不可或缺的育儿法宝”主题分享,主要从什么是家庭公约、为何要家庭公约、何时建家庭公约,以及如何用家庭公约四个部分展开。贾博士指出,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家庭公约建立的目标导向是“LOVE”,意指倾听(Listen)、观察(Observe)、珍视(Value)、赋能(Empower)。家庭公约有四个特点:全纳性、完整性、行动性、形成性。家庭公约重在孩子的成长和变化,以鼓励孩子为主。家庭公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家庭教育具有时序性、示范性、自觉性、终身性。贾博士通过马斯洛需求层次论,谈到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以及四种家教类型所带来的四种教育结果,提出制定家庭公约的“金银铜铁论”,从生理、认知、语言、道德、社会性五个方面,分析不同时期孩子的发展特点,阐释了制定家庭公约的“金银铜铁期”。在实际运用中,贾博士建议,家庭公约可以围绕家庭教育促进法提出的五个方面主要内容进行制定,具体执行需要“父母带头参与、有始有终长期坚持、对标对表每日落实、注重过程关注进步”,强调通过基于“LOVE”评价的家庭会议开展评估。她提到,假期是制定和落实家庭公约的最佳时机,希望大家重视家庭公约,父母和孩子一起共同制定和共同实践。
贾琼博士分享
哈佛高材生:分享家庭公约秘籍,共话个人成长经历
贾琼博士在个人的家庭教育专著《享受孩子成长》中,记录了儿子“东东”在幼童期、儿童期、青少期三个不同时期的成长情况。哈佛大学毕业生“东东”作为本次活动的特别来宾,亲临活动现场。活动现场,“东东”在交流过程中分享了他们家的家庭公约“诚信、爱心、担当”,并分享了公约实施过程中的一些趣事和经历。他还分享了个人成长过程中所感所得,提到家庭公约不仅仅是对小孩的约定,也需要父母以身作则,家庭所有成员都需要遵守家庭公约,不管是小孩还是父母,任何人如果违反家庭公约,都将承受“后果”,家庭公约要求公平公正地对待家里每一位成员。
哈佛高材生“东东”现场分享
学员互动:分享子女教育经历,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主题分享后,现场进行了交流互动,老师们就各自家庭育儿的困惑和问题,与主讲嘉宾进行分享讨论。已参加四期父母学堂学习的彭老师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并对主讲嘉宾及“东东”表示感谢。彭老师谈到在之前的活动中,主讲嘉宾提到孩子的偏差行为,但在与主讲嘉宾多次交流,以及看了《享受孩子成长》这本书后,更多意识到了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偏差行为,意识到父母确实需要学习家庭教育方面知识,并表示通过参加“白云学院父母学堂”,将主讲嘉宾分享的经验用于自己的家庭教育,已取得明显成效。
彭老师现场分享
“白云学院父母学堂”由教师发展中心与校工会共同打造,旨在为教职工提供家庭教育指导与咨询,推行有温度的教育模式,增强教职工的归属感,满足教职工相关需求。“白云学院父母学堂”系列活动共十讲,主要聚焦子女教育,探讨家庭教育,为学校教职工处理家庭教育难题提供专业指导。本次活动是“白云学院父母学堂”第四讲,也是学校本学期的最后一讲,按照学校安排,下学期将继续开展六讲内容。同时,该系列活动预计下学期将对校外人员开放,惠及更多的父母,帮助更多的家庭,共同探讨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该系列活动的主讲嘉宾贾琼,美国夏威夷大学教育学博士、东西方中心学者,曾在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访学。回国后,受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邀请参加《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审定,受邀在《中国教育报》发表多篇家庭教育文章,受邀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举办家庭教育讲座。2020年,作家出版社邀请我出版家庭教育专著《享受孩子成长》,该专著以时间为轴,记录了我对儿子“东东”从胎教到幼儿启蒙再到走进哈佛的十八年教育历程。( 文/教师发展中心黄刘露、李念良图/党委宣传部吴斌 责任编辑曾进、赵利兴)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