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2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 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校有组织科研是高校科技创新实现建制化、成体系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的重要形式,在于通过科研组织方式的提升,快速产出国家急需、重大的科技创新成果。
广东白云学院以主题教育为契机,通过开展有组织科研,主动服务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建设应用学科优势突出、产教融合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以专业群为核心,聚焦研究方向,推进应用创新研究,产出对学校高质量发展具有正相关的应用研究成果。
官网推出的这组系列报道,将聚焦学科专业集群发展、科研平台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等重要方面,集中展示我校科研部门和各学院做出的不懈探索、形成的“白云模式”。
曙光大数据学院召开工作推进会
产业学院是指在产业领域内通过专业教育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就业服务支持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差异化的产业人才培养和职业发展支持的机构。现代产业学院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种新的办学形态,是全新的校企合作模式,旨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
与普通二级学院的最大区别在于,产业学院对接区域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链,与地方行业企业共建,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好对接产业的专业;创新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最终打造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
广东省首批示范性产业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
2016年,广东白云学院与中科曙光合作开展产教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托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的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校企双方共同投入1000万元共建曙光大数据学院。学院主要培养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人才,通过引入企业级领域的先进技术、高端设备、研发力量等优势资源,推动学院产、学、研、创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2019年,曙光大数据学院入选广东省首批示范性产业学院。
产业学院学生从大一到大四循序渐进参与项目,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逐渐整合在同一项目组中协同工作。人才培养过程中,利用曙光公司的实际项目,定制工程专题课程、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进行训练,将企业的大数据软硬件平台产品融入教学和创新创业实践当中。基于I9000大数据教学平台,将知识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单元到系统进行全生态的模块设计,构建“多元结合、分层递进、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学院培养了计算机类的专业人才2000余人;学生积极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科技竞赛,获国家级奖项20余项、省级奖项100余项,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积累了行业项目经验,为粤港澳地区计算机产业培养了大量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在曙光大数据产业学院的示范引领下,广东白云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依据学科和专业建设以及社会需求,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各二级学院充分利用行业资源,联合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产业学院布局从工科向商科、艺科延伸。除了曙光大数据产业学院被遴选为广东省十大示范性产业学院外,数字化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卓智跨界电商产业学院、白云宏大数据产业学院也被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列为2020年广东省产教融合重点工程项目。智能制造实验技术中心建设获批民办高等教育资金项目。学校得到省教育厅800万元资金支持。(图文/党委宣传部曾进 责任编辑赵利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