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化中,土地是生活的根基,是生命的象征。自9月以来,艺术设计学院全体2023级学生通过农田劳作,同学们不仅体验到了耕田的艰辛,还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就感和自豪感。这展现了彩虹谷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劳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这个基地不仅传授学生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还致力于培养他们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和团结互助的品质。
自9月22日起,各班辅导员陆续带领同学们到田地里进行劳动学习。从除杂草到搬走石头,再到翻土。但由于大家缺乏经验,有部分班级的田地整理得并不平整,于是他们主动利用周末的时间进行整理,在国庆之前完成。同学们的勤奋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
同学们在翻地
10月,同学们在如何将幼苗整理整齐上遇到困难,但在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李建华和应用经济学院的专家张泽彬书记的亲自示范指导下,同学们自己动手完成种植任务,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还让他们学会了如何与土地和谐相处、尊重自然,实现自然育人,更让他们切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与光荣,明白了只有用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只有用汗水才能浇灌出精彩的人生。
李建华书记为23产品设计1班的同学做示范
张泽彬书记为23环境设计1班的同学做示范
在11月,张泽彬书记和崔立军老师还分享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劳动进度落后的班级可以移植他们培育的幼苗。同学们从中学习到了乐于奉献的精神,一些种植密度大且进度较快的班级,也分享了自己的幼苗。而收获幼苗的班级也学会了感恩,班级之间更加团结。
崔立军老师为23视觉传达设计1班的同学做示范
曾经荒芜的土地,经过同学们的辛勤劳动,已经变得肥沃,生机勃勃。这个过程见证了劳动的力量和同学们的奋斗精神。未来,艺术设计学院将继续发挥彩虹谷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作用,让更多的同学从中受益。他们将在这里学会尊重劳动、尊重自然、尊重他人,培养出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和团结互助的品质。同时,他们也将学会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这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时代里,艺术设计学院将继续秉持“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理念,为更多的学子提供优质的劳动教育和实践机会。让我们期待这个基地未来能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培养出更多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图文艺术设计学院黄颖恩 责任编辑赵利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