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下午,教务处在明德楼103组织召开了新版课程教学大纲制订经验共享会,分享大纲制订优秀经验,交流大纲制订心得体会。教务长纪秋颖,教务处副处长吴良勇、刘佳、钟其海,处长助理马迎春,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刘诗安教授,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系(教研室)正副主任、课程建设负责人等相关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刘佳副处长主持。
纪秋颖教务长发表总结讲话
刘佳副处长作开场词,简要介绍新版课程教学大纲制订历程,说明此次经验共享会内容及意义,提出与会人员应当遵守的会场纪律。随后,智能制造工程学院黄玲老师、会计学院周谦副院长、教育学院雷晓云副院长依次分享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经验。
黄玲老师以《机械制图1》课程教学大纲为例,逐一分享大纲各部分的制订思考和设计方法,重点阐述了课程目标的设置方法和描述技巧,详细解读了课程教学模块设置、模块教学目标描述、教学内容设计和预期学习成果确定的认识与做法,给予参会老师相当大的启发。
周谦副院长通过《Python在财务中的应用》课程教学大纲,对课程目标及其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课程教学模块设计、考核项目及评价标准的制订经验与心得进行了重点分享。周谦强调,制订课程教学大纲不是独立的工作,一定要与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其基本思路是课程目标必须支撑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必须与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相吻合。周谦指出,在描述课程目标时,要使用布鲁姆目标分类法,按照“知识、能力、素养”的递进关系,尽可能做到规范、具体、可检测,为考核项目及评价标准提供设计依据。
雷晓云副院长在分享《小学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制订经验时,除了与黄玲老师、周谦副院长有共同点之外,她还对课程思政设计、学情分析、课程目标对象、课程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理解。雷晓云认为,课程思政设计应当包含内容、方法和目标,尽可能将设计思路具体化,给后续课程教学模块设计课程思政内容提供明确指引。她指出,学情分析、课程目标、教学方式应当明确学生作为对象,从学生角度阐述学情分析、设置课程目标、选择教学方式,避免教师角度影响内容的准确性。最后,她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历程,简要分享了两点感想。一是制订大纲时,应以培养目标为依据,建立毕业要求、课程目标、模块教学目标、预期学习成果、考核内容和考核项目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二是大纲的长期制修订工作需要保持持续改进的积极心态。
听取三位老师的课程教学大纲制订经验分享后,刘诗安教授作简要点评,并对课程教学大纲制订的关键问题——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与考核评价——进行了充分解读。他首先对课程目标与学习成果的关系进行的说明,认为课程目标必然需要对应一个学习成果,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具备相应的知识、方法、技能、工具或者手段,对学生阶段性学习进行考查则会形成一个学习成果;学生要达到课程目标、具备完成相应学习成果的知识、方法、技能、工具或者手段则是考核内容。针对课程目标的表述,刘教授再一次强调,需要使用布鲁姆目标分类法,不能采用“了解”“掌握”等不可测量的词语,而要多使用列举、分类、使用、计算等词汇,以便能够较好地测量达成度。随后,与会人员进行了积极的提问和热烈的讨论。
最后,纪秋颖教务长发表总结讲话,重点强调全校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基于OBE理念的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积极主动参与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制订工作,期待通过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不仅能够既快又好地完成课程教学大纲制订工作,还可以结合课程特点制订出富有特色的课程教学大纲。(图文/教务处孙家保 责任编辑赵利兴)
会议现场
与会人员分享和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