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白云学院:弘扬苏区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发布时间:2023-08-01

726日至30日,在校党委书记孙国忠的带领下,学校党务干部一行20余人赴赣南闽西开展“弘扬苏区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主题教育暑期践学活动,一个个别开生面的实景党课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精彩上演。

新长征学院:弘扬苏区精神,争创一流业绩

经过5个小时长途跋涉,26日下午,学校党务干部一行来到于都县。在红军新长征学院的教学楼里,赣州市委党校副教授、赣州市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谢昌荣已经等候在那里。简短的开班仪式之后,他的一堂《中央苏区与苏区精神》党课拉开了红色之旅的序幕。

46cbd3c2548c5e4e4d7ab86a3bb0bffc.png

研修班开班授旗

“我已经在讲台上讲了40年,在即将退休之际,特别荣幸为广东白云学院的领导干部学员讲这堂党课。”谢昌荣副教授动情地说,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

如果说,谢昌荣副教授是一堂生动的理论课,那么参观一苏大、二苏大旧址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则是一堂鲜活的实景课。“儿呀,原谅你们的爹吧!爹也没有想到你们一个个都回不来了呀!”“老三,你本该回来的,你走的那天是你新婚的头一天,可怜你媳妇天天在村口等啊、盼啊,可你怎么也不回来呀!”在瑞金二苏大旧址,讲解员声情并茂地为大家讲述杨荣显老人送一家八子参军的故事,此情此景令人潸然泪下。八字参军的故事是瑞金人民倾尽所有、支援革命战争的一个缩影。当年,只有24万人口的瑞金,就有11万多人参军参战,5万多人为革命捐躯。许许多多的人连姓名都没有留下。

edc4a9718fcd300ee11598e291ce5374.png

谢昌荣教授主讲开班第一课

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苏区精神 永放光芒”情景故事讲演震撼上演讲解人员通过情景故事讲演把苏区精神主要内涵浓缩在“红井情深”“一生守望”“巾帼长征”等十多个永世不朽的红色经典中,以事感人、以情动人、以理化人,再现了艰苦卓绝的苏区岁月,重温了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使苏区精神悄然走进公众心灵,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大中小学生打造了一堂沉浸式、情景式“思政研学课”和“党性锤炼课”。

“见人见事,有情有义,情景故事讲演拉近了历史与观众的距离,让苏区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参加红色课堂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志华感慨地说,“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苏区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对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白云精神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我们一定要把这种精神赓续传承、发扬光大,彰显在平时工作中。”

长征出发地: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于都河畔忆“初心”

20195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于都,参观长征出发地。负责给习近平总书记一行讲解的,是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讲解员、红军后代钟敏。2023年的727日,当广东白云学院党委书记孙国忠带领学校党务干部一行20余人来到这里时,也是她亲自为大家作解说:193410月,中央机关、中革军委和中央红军主力共8.6万余人集结于都,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于都作为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为保障红军顺利突围、长征最终胜利和革命延续发展,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

379f6a8b779a133a9aa223349d1dfc98.png

学员们在长征出发地——长征渡口合影

为全面展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这段历史,激励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好伟大长征精神,于都县在县城渡江大道东段规划建设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由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于都县城东门渡口、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主题雕塑、集结广场、纪念广场、长征五号火箭模型、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新长征广场等组成,贯穿其中的步行道像一条飞舞的红飘带将各部分连在一起。

于都县是中央苏区时期中共赣南省委,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中央苏区最后一块根据地、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起源地、长征精神的发源地、中央苏区全红县之一和苏区精神的形成地之一,诞生了16位共和国将军。

“红军长征出发后,留下了许多伤员,他们就分散住在于都百姓家里。于都人民真好呀,为照顾红军伤员,许多人全家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听到这里,许多人眼眶湿润了。我校国际学院党支部书记谢远霞的爷爷是名抗美援朝老兵,听着讲解,她噙着眼泪说:“我们不需要抛头颅洒热血,但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38181151f717b9cd25fd7eb697f99cba.png

学员们顶着烈日在长征出发渡口参观学习

园内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处展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历史的专题性纪念馆。引人注目的是,馆内安排了许多小小讲解员为大家讲解羊皮袄的故事、滕代远用过的一担箩筐的故事、红军草鞋故事等。听完小小讲解员的讲解,大家纷纷为他们点赞,亲切地与他们合影留念。

红色瑞金:“吃水不忘挖井人,红色基因代代传”

28日,大家来到瑞金市沙洲坝镇沙洲坝村。沙洲坝村有一口红井,在小学课本里有一篇题为《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课文,讲述的就是这口井的故事。

在井口喝完了一瓢甘甜的井水,校党委书记孙国忠、校长助理段立以及党委办公室主任李林、党委组织部长司振伟党委宣传部长曾进等20余人像小学生一样,端坐在列宁小学的长板凳上,听起了红井的故事。

1e757d33216496a2cb83840dfba96a63.png

学员们认真聆听讲解

讲解员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毛泽东挖井的故事:19334月至19347月,中央机关从叶坪搬迁至沙洲坝,沙洲坝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心脏。革命旧址群里有红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和国家有关部委旧址等重要的景点。当年的沙洲坝是干旱缺水的地方,不仅无水灌田,就连群众喝水也非常困难。19334月,毛主席来到这里之后,他发现这里的群众喝的都是池塘里的脏塘水,便把饮水难的问题挂在了心上,只要一有空,他就同警卫员小吴商量着如何为群众挖井的事。19339月的一天早上,毛主席带着小吴拿着锄头、铁锹来到池塘边挖水井,被一早起来的江西老表看见了,于是毛主席领头挖井的事,立即传遍了沙洲坝。很快,中央各机关掀起了开挖水井的热潮,使沙洲坝群众结束了饮用脏塘水的历史,喝上了清澈甘甜的井水。

1950年,沙洲坝人民将毛主席带领军民开挖的这口水井进行了全面整修,并把这口井取名为“红井”,同时在井旁立上了一块石碑,刻上“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十四个赤金大字,以此表达对毛主席的无限崇敬和思念。

木制的桌子板凳,静静站立的黑板,似乎将大家带回峥嵘的苏区岁月。“饮水思源,今天的和平局面和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教育学生,倍加珍惜。”应用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张泽彬如是说。“感谢革命先辈,让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有了更多希望。我们会珍惜现在的生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古田会议:“思想政治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

古田会议是在红军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召开的。当时,红四军在转战赣南、闽西的过程中,领导人之间在军队建设问题上产生不同看法,军内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流寇思想和军阀主义残余等非无产阶级思想有所发展。红四军第八次党代会后,红四军出击东江失败,部队思想混乱、士气低迷,面临严峻考验。

2ac9e454326972140d90d8d9f1e16835.png

学员在红军烈士纪念碑前敬献花篮

192912月,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古田会议)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书记。大会根据中央九月来信精神,通过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决议案,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我党我军历史上有两次著名的古田会议,可以说是两次伟大的转折。1929年的古田会议,立起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根本原则;2014年的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立起了新时代政治建军方略。一次定型、一次重塑,一次新生、一次重生,根本上都是解决从思想上政治上掌握和建设军队的问题。

ada353ed8ab5e86fa156c04f8dddc2e0.png

学员们冒雨参观古田会议旧址

“回望古田、重温历史,就是要汲取古田会议的真理力量,弘扬政治优势,牢记‘三个务必’,增强政治能力,努力在伟大征程上书写新的时代篇章。”29日,参观古田会议纪念馆后,军人出身的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刘华兰说,“作为高校党务干部,必须守初心、担使命,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让古田会议精神,在不断实践、发展、创新中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才溪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

730日是暑期红色之旅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行走的课堂搬到了福建省上杭县才溪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著名论断就出自这里。

1933年,正值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形势十分严峻,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领导机构迁入中央苏区,进一步在中央苏区推行“左”的错误政策。面对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和社会经济建设形势,为了解实际情况,193311月,毛泽东同志来到才溪,对才溪人民的革命斗争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周密的调查和科学的总结。他首先在才溪区苏维埃政府召开了座谈会,倾听干部关于才溪人民扩大红军、优待红军家属、政权建设、生产支前、经济建设、物价对比、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情况汇报,根据自己列出的提纲,一边记下笔记,一边又和干部们展开讨论。随后毛泽东同志还相继召开了工人代表、贫农代表、耕田队长等调查会,亲自询问了才溪工会的组织情况和工人的生活情况、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农业耕田和劳动合作社情况等。

这次调查最终形成的报告——《才溪乡调查》,系统总结了才溪乡政权建设、扩大红军、经济建设、拥军优属、支援前线、文化教育等模范事迹,用事实回答了“在国内革命战争的环境下,根据地建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这一重要问题,对当时整个革命斗争和根据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这次调查研究,可以说是毛泽东同志坚持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生动写照。

b625166120f97496a7911b3971844072.png

学员们在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参观学习

毛泽东曾经形象地比喻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做决策的基本功,目的是决策,不能为调查而做调查研究。”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肖华说,“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不断提高调查研究能力,使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强化责任担当、应对风险挑战、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者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调查研究作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连着真知与行动、串着信息与决策、系着党心与民心,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要从党的历次大调研中汲取经验智慧,坚持不懈地进行和加强调查研究,创造更多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李建华表示。

为期5天的暑期红色课堂很快进入尾声。红色课堂变单向说教为沉浸渗透,把“讲和演”“史和事”“情和理”融合在一起,让苏区精神变得可亲可近、可知可感、可学可行。

对于这次红色之旅,学校党委定了基调: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一刻也不能松懈,这次暑期实践研修班没有什么“风景”可看,一路都是革命文化、红色文化。校党委书记孙国忠强调,这次是一次信仰教育、学习之旅,是一次思想淬炼、精神升华、灵魂洗礼,是扎实推进主题教育的重要举措。希望我们的党员干部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把自己所学所听所看,通过每学期的党课、第一课,传递到广大师生中去;把学习研修获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做出应有的贡献。(图文/党委宣传部曾进、吴斌 责任编辑赵利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