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院长何高大
广东新春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了走在前列、当好示范的号角。近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召开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务虚会,结合实际、强化部署,提出要使教育真正成为更好适应、支撑、引领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快变量”。
随着学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如何进一步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学校各级立足实践、深入思考。官网推出【高质量发展.白云说】系列报道,各二级学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和部分教师围绕“十四五”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新思考、新观点、新举措,一起谈目标、说方法、比干劲。
新文科背景下的新型地方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内容,有别于传统公立本科。从演变阶段上看,职能使命新;从发展内涵看,模式新;从建设路径上看,轨道新。因此,需要找准坐标,剖析问题,寻求新路,拟定新举措,提升内涵,高质量特色发展方为立身之本。——外国语学院院长何高大说。
何高大院长说,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体现课程教学基本特色、构建“一点三线”的课程思政体系、践行“四同五实、协同育人”的全方位培育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谈及具体措施,何高大院长强调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是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通过外引内培等方式,挖潜补短,扬特色、富内涵、“四结合”(专业结合、个性结合、课程结合、需求结合),以教促研,以研强教,定期举办各类教科研教师培养,做好“传帮带-师徒式”互帮互助,助力教师科研、教学相长。积极组织各类项目的申报。强化科研团队建设和科研、教改活动的开展,培育教学、科研骨干。积极开展“小语种、大外语;多轨超车、多元发展”的学院教师发展模式。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和能力,加深教师对教科研申报方式、结构和过程的了解;把握研究方法,探索学科前沿,促进专业发展。积极为教师搭建教师发展、教师教科研平台,培养标志性成果,宣传标志性成果,提升成果的转换率和采用率,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
二是提升学生学习内驱力。学校要严格执行“宽进严出”的教育机制——启动淘汰机制、休学制度、预警制度、完善课程重修制,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教学如第二课堂,保障教师的权益,优化课程设计,实施考试改革注重过程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优化学习环境软硬件两手抓,立体化导学——促进师师、师生、生生的互动,建立学术社团,开展各类讲座,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积极表彰鼓励先进,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教师保证教学内容新颖,教学手段多样,开展适当的竞赛,帮助学生寻找积极的归因方式,加强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注意文化的融入性,在授课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个人增强内部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加对自己、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心,建立清晰的自我认知等。
三是提升师生数字化素养。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院校应创建虚实融合的智能化、泛在化和自适应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数字化专业资源,提供移动化、在线化、智能化、个性化学习服务;教师通过数字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字感知和应用意识,传授数字化专业知识,同时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学情监测和诊断,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和精准化学习辅导,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最后能做到运用所学进行多模态信息输出,促进学生数字素养的提升和智能泛在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
四是转变数智观。利用各种智能技术提供全场景、全过程、全方位、全受众的智能教育服务,涵盖教育过程中的教学、学习、科研、服务、实训、测试、评价、管理等各个方面,支持线上线下一体化、课内课外一体化、虚拟现实一体化的全场景教学应用,以实现教学环境智慧化、教学空间混合化、教学技术智能化、教学设计标准化、教学行为数据化、教学监管智能化、教学评价精准化、教学反馈可视化等目标。
五是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由面授教学转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
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情景式、沉浸式、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将封闭课堂转变为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的开放课堂,实现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和智慧化学习,挖掘学生智慧学习潜力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素养”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的实现。(图文/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