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白云说】N0.5 传媒学院院长李建军:德艺双馨 培养高质量传媒人才

发布时间:2023-03-03

图片 1.png

传媒学院院长李建军

广东新春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了走在前列、当好示范的号角。近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召开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务虚会,结合实际、强化部署,提出要使教育真正成为更好适应、支撑、引领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快变量”。

随着学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如何进一步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学校各级立足实践、深入思考。官网推出【高质量发展.白云说】系列报道,各二级学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和部分教师围绕十四五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新思考、新观点、新举措,一起谈目标、说方法、比干劲。

影视艺术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如何加快推动我校影视教育的提质培优,培养新时代的优秀影视工作者,推动高校影视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传媒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研究的重要课题。——传媒学院院长李建军表示。

李建军院长说,有些专业不能再片面追求谋量谋大,而是需要转向谋质谋优,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需要主动适应和支撑经济社会的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发展的要求。要将发展重心聚焦到学院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和品牌创建上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深入挖掘影视教育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资源,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

李建军院长表示,要聚焦产教深度融合发展,主动适应传媒产业迭代升级。要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优质资源,在高校内共同开设影视工作室。在原有传媒学院的基础上,大力建设全媒体视听产业学院,或数字媒体创意产业学院,实施“专业学院+产业学院”双学院制办学模式,把影视传媒产业的真环境、真项目、真操作融入专业的教学与实践中。同时,加强高校影视专业与企业在课程开发上的合作。

李建军院长说,要聚焦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推进影视教育数字化。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制定“数字档案”,收集学生作业、作品及影视评论等数据,分析学生的专业兴趣倾向、学习特点、个人特长等,建构影视素养综合能力图,产生“学生画像”,做到“一人一档,一人一策”,通过技术手段加持,实现创新形式的“因材施教”,达到精细化、个性化培养目的。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建设“数字档案”,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方向性指导与选择依据。除此之外,依托5G技术,发挥实时高清图传系统在演示异地多路摄像机融合直播中的作用。普及4K高清摄像机在影视教学与实践创作过程中的运用,利用新技术赋能传统影视课程。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平台相关影视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整合全国各大高校影视教学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模式互鉴。

谈到师资队伍建设,李建军院长表示,在教师选拔与聘用上,要结合学科特点进行综合指标设置,要建设以具备戏剧影视类专业学科背景为核心,其他艺术门类专业学科背景兼备的高校影视教师团队。可以在新文科建设的要求和指导下,通过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间的交流寻找融合思路,通过虚拟教研室的搭建实现影视教师与多学科教师的交流碰撞。此外,依托广东省电影家协会、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省传播学会,广东省戏剧影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平台,定期开展各类学术与实践活动,合理、有效地调动省内外的师资提升资源,为教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提升提供持续性的帮助。与此同时,要坚持“送出去,引进来”,有计划派选教师到影视生产和社会实践的第一线,提升教学和实践的能力与水平。从各级影视集团、融媒体中心、影视制作机构聘用一批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为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到高校担任兼职教师,从而打造高校影视教育“双师双能型”教师人才队伍。

李建军院长强调,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通过教学场景的设置“教室—工作室—行业”,实现“作业—作品—产品”的实践提升,通过“基础实践—应用实践—创新实践”的环节创新,打通产学研用的全过程。要通过翻转课堂,引导学生在舞台影视创作过程中协同工作,主动开展舞台影视精品案例研究与分享,要通过项目制引导实践,完成舞台影视产品生产流程。结合舞台影视艺术、新媒体、数字创意等专业特色领域,打造“三创专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团队意识、科研意识。要优化课程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实施“以赛代考,以赛促学”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省内、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大学生舞台艺术、影视竞赛等。(图文/党委宣传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