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课程系列报道】 《运营管理》: 践行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多维立体教学

发布时间:2022-11-27

“这组同学分享的案例能从生产工作的工艺简化来优化产品设计,控制企业运营成本,体现了并行工程的理念。大家再想想,如果你在企业里从事计划、采购、物流等运营职能工作,你可以做哪些工作来影响企业的产品设计?你又如何说服在企业里比较强势的设计人员接受你的提议?”

图片 1.png

图1运营管理课程负责人汪义军老师给学生讲课

省级一流课程《运营管理》一直努力推进产教融合,通过毕业生反馈、专家采访,研究人才招聘网站,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标准等途径,将企业实际运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融入到授课过程,把课程的知识点与企业实际岗位工作过程对接,努力追求授课内容的场景化、岗位化,让学生能够知道学完本课程将来工作时可以做什么?遇到困难时应该怎么做?现在在学校需要积累哪些知识和技能等。

让“以学生为中心”不只是一个口号

《运营管理》课程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状态,课堂教学综合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实践实训教学以及翻转式教学等多维立体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学会”转变为“会学”。

图片 2.png

图2 学生模拟企业“产销平衡会”

《运营管理》课程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根据线上课程特点,针对线上视频、教学资料、线上讨论、测试等方面制定详细的学习标准,每次课会通过智慧教学工具发布学习通知和学习任务。线下教学中主要进行项目化、情景化和问题解答的操作。充分利用教育大数据技术来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过程。目前超星平台累计选课人数达1179人,课程总访问量达2730706次。

图片 3.png

图3运营管理超星学习平台在线学习情况统计

将“三创”教育融入课程,课赛融合

教学团队努力将课内学习与课外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等相融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形式上做到课程内容与相关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训练活动的融合。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的供应链运营大赛为例,学生分别扮演企业中的供应链总监、营销经理、采购经理、生产经理、物流经理等五大角色,模拟企业的供应链运营管理。通过比赛,学生不仅可以更好的理解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更能培养基于供应链整体运营的信息分析能力、运营管理能力、规划设计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和运营的全局观,提升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等能力。

图片 4.png

图4 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全国供应链大赛中斩获二等奖

让枯燥的理论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融合

《运营管理》课程具有管理和技术交叉的属性,许多具体运作活动的运营具有较强的技术性,模型和公式的运用对于缺乏工作经验的学生具有较大难度,学生会因为没有实践经历,感受不到这些方法的实用性而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程在进行案例讲述时紧密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背景,通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深入浅出的讲述相关理论和方法,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同时也解决了没有管理实践经验的学生如何有效学习本课程的问题。课后问卷显示,通过本课程学习,近80%的学生不仅在课堂上会讨论课程专业知识,在课后生活、学习中也会去思考、讨论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和观点,20%左右的学生会真正运用运营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图片 5.png

图片 6.png

图5 调研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课程与思政融合,着力提升立德树人效果

课程结合相关理论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渗透点,精心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将专业理论、项目实践和思政教育融为一体。例如在讲述运营管理概念、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时,反复给学生讲述运营管理的“过程”哲学,启发学生思考“过程”和“结果”的关系,让学生更加关注“过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长期思维方式,用人单位的反馈也反映出我院毕业生更加脚踏实地,务实求真。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心中的火焰。多年来《运营管理》教学团队正是怀着这样一种育人的理想朝着金课的目标不断打磨课程,这也是运营管理能被认定为省级一流课程的主要原因和动力。(图文/教务处冯燕珠、工商管理学院汪义军 责任编辑曾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