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下午,我校在白云楼201召开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重点培育项目培训会,北校区重点培育项目指导老师及学生团队线下参会,西校区重点培育项目指导老师及学生团队线上参会,会议由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赵霖主持。我校分管就业创业的副校长程玮出席会议。
首先,程玮副校长对我校在第六届、第七届和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及学生团队的积极参与给予鼓励和表扬,希望我校在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参赛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再提升,争取在全国总决赛中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她表示,今年我校较早地启动了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备赛,通过早启动、早培育、早挖掘、精心打磨重点培育,提高参赛的综合实力,在重点项目上再突破,取得更好的成绩。最后,她对创新创业学院、重点培育项目指导老师及学生团队提出了以下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创新创业学院认真总结这三年组织、指导“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经验,以开放、学习的心态加强与各高校的交流学习,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整合资源、总体谋划,组织与指导项目团队参赛,既要开展参赛学生的覆盖面,又要提高项目整体质量;二是希望在重点项目培育方面指导老师能够付出更多精力,全程深度参与指导,要清楚大赛的相关规则、评价指标,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有前瞻性地挖掘、培育好项目,组建跨学科专业的指导团队,形成合力,精心精细精雕打造项目;三是希望项目团队在去年参赛的基础上,调整思路、挖掘潜能,鼓励同学们跨专业、跨学院、跨学科、跨年级组建团队,整合资源,优势互补。
程玮副校长讲话
随后,赵霖副院长从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的发展历程、评审规则、获奖项目的优势和亮点以及学校工作安排四个方面,向参会指导老师及学生团队进行了介绍。她指出,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规模和质量上逐年提升,覆盖全国所有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是影响最大的一个高校双创盛会,大赛含金量非常高,在大赛中获奖是不容易的,需要参赛学生、指导老师、创新创业学院及各级领导的全力配合和支持,但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回归教育的本质,使其成为学校推动双创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学校开展“四新”建设的突破口,更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因此,对学生而言,参赛入局比结局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对教师而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结合专业学习解决问题比指导学生竞赛重要,对学校而言,务实比务虚重要。赵霖副院长为大家从总体上分析和解读了大赛评审规则和评分维度的框架、内容、占比及变化,强调了学习大赛规则和评分维度的重要性。赵霖副院长用我校三个获省级奖项目作案例,具体分析了项目的亮点和不足,强调参赛项目要具有创新性,实践性,而且要做到团队合作、资源整合、持续改进。
赵霖副院长进行培训分享
最后,参会教师和学生一起聆听了国赛评委马德富先生为我省进入全国总决赛项目进行“国赛路演与答辩关键成功要素”的直播授课,马德富先生“从真创实创,敢闯会创”的角度,分析了参赛项目的六个可信和团队的六个明白,在场师生受益匪浅。(图文/就业指导中心林家瑜、胡世雄 责任编辑曾进)
北校区会议现场
西校区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