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晚,教育学院在学校白云大厅举办题为《为什么读大学?为什么学文学?》的讲座。讲座由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张美娟教授主持,刘峻峰教授主讲,中文系全体师生500余人聆听了讲座。
刘俊峰教授首先谈了为什么要读大学。他引用《礼记》之《大学》谈到了大学的由来,认为“全世界最早的大学,就出现在中国,全世界第一个创办大学的就是中国人,这个人就是孔子。孔子也是全世界第一个大学的老师”(我校明德楼之名就来源于《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他认为“‘大学’”的内涵至少不单是专业技术的学习,而是提高德行,养成人格,然后改造社会,这才是大学的最根本的含义。具体而言,“大学”第一个内涵就是“学大”,学大的东西,而不是小的东西。第二个内涵,是“大之学”。让自己养成一种大的胸襟,大的眼光,大的境界。第三个内涵,是学者之大。结合本校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职业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刘教授认为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大于提高“生存技能”的目的、“品格养成”的目标大于“知识培养”的目标,“灵魂健康”的指数大于“体魄健康”的指数。
讲座现场
接着刘教授谈了为什么要学文学。他认为,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学的价值不同:在古代,不学诗,无以言;在当代,可以为稻粱谋。文学可能是文化含量最大的一种表达形式,文学不质直言之而比兴言之,不言理而言情,不务胜人而务感人。通过学文学,我们可以把别人的生活融入自己的生活,可以拓宽人的视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可以留住或创造世界的丰富性,让看不见的——被看见,听不到的——被听到,感觉不到的——被感觉到,并且,得到完美的表达。文学当然没有扭转乾坤的力量,但是伟大的作品却的确如契诃夫所说,“能够激发起人们的热情,叫人跟着它走。”
合影留念
出席活动的教育学院彭雨明副院长高度肯定了此次讲座的意义,他表示,今后学院会安排一系列语言文学类讲座,共同营造人文、学术氛围。(图文/教育学院徐玉玲、任启 责任编辑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