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安全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 安全公告
2021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知识
阅读人数:     发布时间:2021/10/13

2021年10月11日至17日是2021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是本次网络安全宣传周的主题。共筑网络安全防线,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网络安全周”相关的知识。

一、网络安全是什么?

网络安全是指通过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对网络的攻击、侵入、干扰、破坏和非法使用以及意外事故,使网络处于稳定可靠运行的状态,以及保障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的能力。


二、网络安全的特点

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在信息时代,网络安全对国家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同许多其他方面的安全都有着密切关系。

网络安全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网络变得高度关联、相互依赖,网络安全的威胁来源和攻击手段不断变化,需要树立动态、综合的防护理念。

网络安全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只有立足开放环境,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互动、博弈,吸收先进技术,网络安全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网络安全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没有绝对安全,要立足基本国情保安全,避免不计成本追求绝对安全。

网络安全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三、网络安全的属性

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这些信息不仅包括国家机密,也包括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商业机密和工作机密,还包括个人信息。

完整性。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

可用性。可用性是指对信息或资源的期望使用能力,即可授权实体或用户访问并按要求使用信息的特性。

可控性。可控性是人们对信息的传播路径、范围及其内容所具有的控制能力,即不允许不良内容通过公共网络进行传输,使信息在合法用户的有效掌控之中。

不可抵赖性。不可抵赖性也称不可否认性。在信息交换过程中,确信参与方的真实同一性,即所有参与者都不能否认和抵赖曾经完成的操作和承诺。


四、个人网络安全

2021年9月《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正式实施,《个人信息保护法》将于2021年11月正式实施。相关法律的实施足以证明国家在网络安全领域的重视程度,作为普通公民在上网时一定要养成以下几个习惯:

1、保护好个人身份证、银行卡信息,保存好不用的证件复印件、交易流水信息等。

2、开通账户通知短信,发现账户异常立即冻结账户或挂失。

3、密码设置要尽量复杂,密码要定期更换。

4、进行网上银行、网上交易、支付账户操作时,不要随意连接来源不明的公共wifi。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