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下午,智能制造工程学院在至善210召开了“国家级一流课程为引擎 高质量水平提速发展——新学期工作启动会”,学院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工出席了会议。
会议现场
会上,曹玉华院长首先传达了8月26日校级会议的精神和任务,代表学院欢迎7位新教师加入智能制造工程学院大家庭,并对学院下一步工作作了部署:
1. 招生情况
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的招生工作顺利完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机器人工程专业和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与过往持平,新专业智能车辆工程专业招生也取得令人满意的招生成果。
2. 国家级一流课程
作为学校“零”的突破,未来一年学院在国家级一流课程《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引领下,将提速学院省级课程的建设,努力把省级课程往国家级课程目标迈进,并继续深挖候选优质课程,往省级课程提升。曹院同时希望学院在教学成果、教研成果方面也取得突破,这有赖于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
3.教学工作任务繁重
学院的快速发展、招生人数的增长固然值得高兴,但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教学和日常事务的工作压力,这更加需要学院上下一心,共同面对,一起攀越高峰。
李林副院长首先感谢学院全体人员的支持和努力,欣喜地表示,获得国家一流课程后还有很多后续工作,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人员进行课程的建设,最为重要的是课程“落地”,因为这是一门社会实践课程,必须体现其应用性,发挥产教融合的优势。
他还表示,过去一年,学院有多个实验室建成或逐步建成,接下来是检测验收的重要阶段,验收成功后将投入使用,学院按照学校的要求不断优化配置,严格规定承担实验课程教学的教师要接受专业培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
冯甜甜副院长首先围绕毕业设计、企业巡查等工作展开,她肯定了暑假期间按要求完成企业巡查的多位老师的积极性,因为参与企业实践的学生数量大幅上升,她要求新学期老师们要加大企业巡查的频次,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另一方面,她介绍了实践教学各环节OBE改革的进程,传达了学校对于学术积分的新规定,鼓励教师多参与校级科研项目,并希望副高和博士级别的教师能冲击高水平重点项目。
李彦霞副院长提醒各位教师做好各项授课准备,严格按照课程编排和上下课时间,每节课都要带上教学大纲、笔记、PPT课件等必备材料,做好课堂管理。教师课后要进行总结反思,做到课程思政,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同时,强调教师下一步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大纲、课程AI+的优化改革。
会议最后由刘芳文书记作总结发言。刘书记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院应再加大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导广大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建立健全学生工作体系,加强辅导员、班导师队伍建设,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和成长需求,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充分发挥家庭、社会的育人作用,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学院应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
此外,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造就一批适应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加强内部团结协作,形成发展共识。学院的发展离不开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要加强内部团结协作,营造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学院领导班子要发挥带头作用,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各部门之间要树立大局意识,打破部门壁垒,加强协作配合,共同推进学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广大教师要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团结协作,共同攻克难题。学生之间要倡导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通过加强内部团结协作,凝聚全体师生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动学院发展的强大动力。(图文/智能制造工程学院谢迎莹 责任编辑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