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执行关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决策部署,引导学生将专业所长与乡土大地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广东白云学院教育学院大安红色叙事调研小队步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街道大安村开展了为期十天的调研。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之际,缅怀革命先烈的辉煌事迹,传承“深汕红色基因”,讲好“深汕红色故事”,激发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赓续革命精神,踏寻振兴之迹。抵达革命烈士墓园之初,实践小队对深汕特别合作区的相关政策、当地文化等信息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通过实地走访当地基层治理者与发展实践者,对“深汕红色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该村是革命老区村。大革命时期,村民受海陆丰农民运动影响,组织农会,参加赤卫队、自卫军,反对地主繁重地租,保卫家园。一片红色的土地上也存有不少革命遗址,主要有:海丰县第四区农民协会成立遗址、海丰县第四区苏维埃政府成立遗址、红四师赤石公主帽山战斗遗址、赤石圩反“会剿”战斗遗址、东纵六支队陂仔岭伏击战遗址、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第五团成立遗址、鹅赤鲘人民自卫委员会成立及驻地遗址等。深汕合作区赤石街道大安村红色文化已深入人心,近几年的发展中,许多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归乡参与乡村发展,亦有许多烈士后人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坚守初心,为乡村发展、红色文化传承而不懈努力。
实践队员采访现场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街道大安村革命烈士墓园
当正式步入坐落于绿水青山间庄严而肃穆的大安峒革命烈士墓园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屹立于陵园正中的纪念碑,革命薪火如同纪念碑顶部的红星,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其中所承载的,是283位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的精神。实践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革命先烈们默哀致敬,表达对他们的无限敬仰和深切怀念。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街道大安村革命烈士墓园纪念碑
汲取红色乡音,铸就振兴之基。走出革命烈士墓园,实践队员们前往了大安红色记忆馆,参观了馆内陈列的革命文物,阅读了相关的历史资料,深入了解先烈们的英勇事迹。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员的介绍,仔细观看展品,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街道大安红色记忆馆
大安村红色记忆馆内实践队员聆听讲解员讲解
馆内珍藏的大量历史文物和照片,生动再现了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斗争的光辉历程。
据记载,这片土地上曾涌现出无数英雄儿女,他们用坚强的意志谱写了壮丽的革命篇章。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的徐向前烈士,东江人民抗日武装创始人之二的曾生、王作尧烈士等,均在此领导农民运动,点燃了革命星火。他们各自的回忆录中,详细地记录了大革命时期令其最深刻事迹的各处细节,其中王作尧将军的回忆录《东移受挫》以战士们在篝火旁哼唱《游击队之歌》的歌词结尾,“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强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是革命前辈在大革命时期面对艰苦生活仍保持乐观坚强的意志,更是面对敌侵无畏生死抗战到底的精神底色。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代青年,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如今,深汕合作区的青年们继承先烈遗志,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
大安村红色记忆馆内陈列的革命文物
为此,实践小队特此深入采访了当地一些村民,其中包括老党员、烈士后人等,记录下他们的口述历史,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所采访的村民们大多使用当地方言进行讲述,部分采用普通话与方言混合表述的形式。据当地文化工作者介绍,现存记载多出自老一辈人的口述,这些是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有许多流传下来的革命歌谣,均用的是方言吟唱。以此观之,方言,不仅仅是当地村民交流的工具,更是承载红色记忆的桥梁,连接过去与未来,让革命精神在乡音中薪火相传。实践队员们深感方言中蕴含的革命力量,这一走访调研,为深汕合作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路径,也为特色乡村建设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素材。
实践队员采访现场
汇聚青春动能,点亮振兴之路。“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记载,这些资源不仅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提供了丰富内容,而且为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实践课堂”。老一辈们使用方言对革命故事的生动讲述,无疑是红色文化代代传承的核心载体。实践团队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了“广东方言调查”课程,对方言的独特魅力有了更深地理解。也深刻认识到,在乡村红色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方言已不仅仅是语言,更是文化的根脉,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情感记忆,蕴含着振兴发展的密码。
大安村红色记忆馆内史料记载
基于此,实践队员们提出将当地以方言为载体传承红色文化融入高等教育体系,为构建与高校相适应的方言红色叙事教学模式,设计了“调研-创作-传播-反馈”的实践育人闭环方案。下一步将聚焦选定高校进行详细调研,定期回访大安村,深入了解方言在红色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尝试设计音视频,例如方言故事纪录短片、红色歌谣新唱等;编写短剧本,如沉浸式方言情景剧、微话剧、微电影等;利用各大宣传平台进行传播,扩大影响力,让更多人感受方言中的红色魅力。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促进深汕合作区的红色文化得以活化,持续助力乡村振兴,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本次实践调研活动的开展,充分展现了广东白云学院教育学院师生的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青春活力。此外,队员们不仅加深了对“深汕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更被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所感动和激励。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入挖掘方言中的红色故事,结合现代传播手段,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的时代光彩,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图/大安红色叙事调研小队 文/教育学院谢圆 责任编辑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