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Campus Briefs

【百千万工程】青春画笔绘山塘 美育赋能振兴路

发布时间:2025-08-11 阅读量:

7月25日至8月3日,教育学院精心组建“绘行岭南突击队”,在校地深度联动机制保障下,深入清远市清新区山塘镇,开展了为期十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进驻山塘镇岗坳村后,突击队在专业老师翁润鹏的带领下迅速投入核心任务——大型主题墙绘创作。面对粗糙墙面,队员们凭借专业素养和顽强毅力,精准起稿勾勒“山塘八珍”轮廓,汗水浸透衣衫仍争分夺秒匀涂上色,细笔精雕力求质感逼真。短短数日,八幅色彩斑斓、充满烟火气与地域特色的“山塘美食长卷”跃然墙上:金灿灿的稻穗传递丰收喜悦,憨态可掬的烧乳猪与清远鸡令人垂涎,累累的龙眼果实挂满枝头,醇香的烧腊肉与腊肠唤起乡愁,银鳞闪耀的桂花鱼、油亮诱人的乳鹅、鲜红欲滴的小番茄点缀其间。村民们纷纷驻足赞叹:“这就是咱村的味道!”这些墙绘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更直观生动地宣传了山塘特色农产品,为产业振兴注入了澎湃的“视觉动能”。

师生顶着烈日精心勾勒山塘特色物产

主题墙绘创作最终呈现

除墙绘外,队员们背起画板,深入村巷阡陌、北江河畔,用敏锐的艺术视角捕捉山塘蝶变之美,创作了大量饱含深情的写生作品。随后,“最美山塘——师生写生创作展”在承载着深厚民俗底蕴的龙舟文化广场精彩亮相。一幅幅描绘清新山水、田园风光与淳朴民生的画作,吸引了众多村民驻足欣赏。他们兴奋地指认画中熟悉的场景与物产(烧猪、桂花鱼、龙舟),发出“看着就能吃下两碗饭”“快看,是咱们这里的鱼!”的由衷赞叹,更有老人感慨:“没想到每天见的捕鱼场景能这么美!”这场展览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一次成功的乡土美育实践,极大地增强了村民对家乡新貌的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实现了艺术与乡土的“双向奔赴”。

师生用画笔捕捉山塘水乡的蝶变之美与淳朴生活气息

“最美山塘——师生写生创作展”在龙舟文化广场精彩亮相

活动期间,“非遗小课堂”在山塘镇文化站开讲,师生化身“美育使者”,面向山塘镇基层工作者传承文化薪火。课程巧妙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在岭南花鸟教学环节,他们用曙红画荔枝、浓淡墨勾枝干,笔尖舞动间,鲜活的果实仿佛挂在纸上;在“AI+艺术”创新体验中,他们尝试运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趣味创作,惊叹于科技与艺术的奇妙碰撞;在非遗漆扇制作环节,大家亲手体验“浸色”技法,旋转扇柄晕染出梦幻花纹,沉浸于传统手作的匠心之美。这场融合传统与科技的美育实践,不仅在基层工作者心中深植了文化传承的责任感,更为非遗保护与创新播下了青春的种子。

非遗课堂教学与体验

实践成果聚焦产业赋能。突击队深挖清远山塘龙舟文化核心与水乡底蕴,将采风成果转化为以龙舟精神为魂、串联山塘特色的系列文创方案。如“竞渡·山塘”系列以龙舟昂扬之姿、船桨鼓点及拼搏精神为核心元素,应用于台历、明信片、帆布袋等产品;“悠游·水韵”系列延伸至孕育龙舟文化的岭南水乡生态,将蜿蜒河网、古朴石桥等水乡意象绘入伴手礼与冰箱贴等设计,呈现静谧悠然的生活美学。“丰饶·乡土”系列则将山塘特色农副产品元素创新融入包装设计或文创开发,实现文化赋能产业。后续,团队将持续开发龙舟节庆衍生品与旅游纪念品,为农产品升级与文旅开发提供根植本土的美学方案与产业化路径,探索艺术设计服务地方经济的“山塘模式”。

“竞渡·山塘”系列文创

“悠游·水韵”系列文创

“丰饶·乡土”系列文创

此次为期十天的“绘行山塘”社会实践活动,是广东白云学院教育学院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深度融入“双百行动”和“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与创新探索。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原慧丽表示:“我们带领学生走进山塘,就是将课堂延伸至广阔的乡土中国,引导青年学子用专业技能服务社会。师生们以艺术之笔描绘产业蓝图、展现乡村新貌、创新文化传承、播撒美育希望,这正是高校服务地方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责任与担当。”(文图/教育学院原慧丽、梁裕、绘行岭南突击队  责任编辑曾进、赵利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