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启新程,让人才在智能时代扬帆起航

发布时间:2025-03-18

3月17日下午,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在西校区至善楼110会议室成功举办了专业定位专题研讨会。此次研讨会聚焦于学院各专业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定位与发展,旨在明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核心课程体系,为学院未来的人才培养指明方向。柳贵东院长、俞国庆副院长、张永棠副院长、苏康友主任、刘熙沐主任以及我院8位专业负责人出席此次会议。本次会议由柳贵东院长主持。

柳贵东院长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各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大湾区产业升级与企业需求,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积极应对这一变革,组织此次研讨会,以期通过各专业负责人的深入探讨,明确专业定位,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学院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

图片 1.png

会议现场

会上,8个专业的负责人依次就本专业的定位与核心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负责人林春景教授阐述了面向智能装备、信息技术及非标制造产业需求的专业定位,强调以“产教融合、能力导向”为核心,构建三维能力体系,通过“企业项目贯穿、双导师协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等关键能力。

物联网工程专业关成斌教授表示,专业立足大湾区产业升级,顺应人工智能与物联网融合趋势,构建“华为生态驱动”理念,面向智能终端等三大领域,培养兼具工程实践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华为鸿蒙生态等输送专业人才。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徐凤老师介绍,专业聚焦大湾区集成电路产业,以“学科交叉办专业”等为特色,着重培养学生集成电路设计等核心能力。

自动化专业熊宇副院长提出,专业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面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需求,构建“控制+智能”双核驱动的专业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在相关技术领域的综合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张永棠副院长表示,计科专业聚焦国家智能化战略与大湾区产业升级,构建“系统能力+AI 工程化+云原生”培养体系,主要依托鲲鹏云生态。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汪春艳老师指出,该专业立足大湾区电力电气及工业制造企业,培养具备多方面素养与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学生未来在电力系统和电气自动化领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通信工程专业方烨老师致力于培养具备“通信系统设计、部署能力+行业场景理解能力+AI 工具驾驭能力”的新一代通信工程师,满足不同规模企业及前瞻性产业岗位需求。

人工智能专业苏康友老师表示,专业面向大湾区,培养掌握人工智能核心知识体系等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核心课程包括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等,使学生具备在相关技术领域的从业能力。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学院各专业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明确了方向。通过各专业负责人的详细汇报,学院领导与参会人员对各专业的定位与课程体系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为后续的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密切关注产业动态与企业需求,不断优化专业设置与课程内容,致力于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大湾区的产业升级与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图文/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付天同  责任编辑赵利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