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0日晚19:00-21:00,明德楼107教室灯火通明,一场关于心理学科在学科交叉背景下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路径的学术讲座在此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了同济大学心理学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胡耿丹教授担任主讲人。教育学院各专业师生齐聚一堂,共同学习心理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未来发展。
讲座现场
胡教授开场便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你觉得心理学重要吗?它能帮助你摆脱人生迷茫吗?”他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分析,引导师生思考“心理学”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胡教授接着引入了著名的二八定律,即在社会中,20%的人掌握着80%的资源和财富。他鼓励在座的师生要努力成为那20%的精英,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同时,他也对当前的躺平现象发表了看法,认为这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应该积极面对生活,追求卓越。胡教授引用了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强调了追求卓越、克服自卑、培养社会兴趣的重要性。
讲座现场
胡教授进一步阐述了教育的根本目的,一是学会善良恻隐之心,二是掌握一技之长。他认为,知识虽然无处不在,但智慧需要启迪,而“心理学”正是从行为入手来推断心理活动,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他提醒大家要注意言行,因为学了“心理学”真正有用的,是控制好情绪,避免因情绪失控而伤害身体或得罪他人。他提倡把握机会赋能,学会感动和感恩,用语言和行为作为感恩的载体。胡教授也分享了他对成功的理解,提出了“自律、坚持”的成功四字诀以及“勇气、执着、方向”的成功六字诀。他鼓励大家要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保持自律,坚持不懈,勇于面对困难,执着于自己的梦想,与优秀者同行,并始终明确前进的方向,学会利用信息做出正确决策。
在讲座的核心部分,胡教授详细阐述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他指出,“心理学”不仅具有人文社科的属性,同时也蕴含理工科的特点。“心理学”是一门中间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心理学”通过研究行为来揭示大脑活动,专注于探究人类行为的发生机制。这一特性使“心理学”成为实现医工文理法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关键节点,对于推动生命科学、脑科学、人工智能以及微观经济学等基础学科的创新突破具有重要意义。他也指出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研究范式的演化,包括分支学科范式:实验心理学范式、临床心理学范式、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范式、社会心理学范式。随后,胡教授从多个方面介绍了“心理学”的学科地位。
在发展路径方面,胡教授提出了四条主要的融合方向:一是心理学与医学的结合,旨在深化对人类生理和心理健康的理解;二是心理学与商学的融合,以促进消费者行为研究和市场策略的优化;三是心理学与工程技术的结合,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领域,为机器赋予更人性化的交互能力;四是心理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深度融合,增强对人类文化和社会行为的洞察力。同时胡教授还提出了学科交叉背景下心理学科建设思想、培养理念的变革。他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心理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研究领域,而是需要与医学、商学、工程技术等多学科进行深度融合。这种融合不仅能够拓宽“心理学”的研究视野,还能够为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如大健康方向等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胡教授的精彩讲座不仅为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前沿知识,也为我校心理学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教育学院将以此为契机,努力推动学科交叉合作,加强学科融合,提升育人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图文/教育学院郭蕾 责任编辑赵利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