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道与术:从日常教学走向教学竞赛

发布时间:2024-12-02

为了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推动教育学院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促进学院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11月28日下午,教育学院邀请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部第三届全国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获得者张龙龙老师,就“教学的道与术:从日常教学走向教学竞赛”主题,于明德楼603室作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副院长彭雨明主持,学校领导及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

图片 1.png

讲座现场

在讲座起初,张龙龙老师引出“科研能力强是否教学能力就强”“教学是否等同于比赛”两个问题,与现场教师进行互动,清晰解构了教学与科研、教学与比赛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良师必定学者,但学者未必良师;我们的教学需要技术、学术、艺术多方面的沉淀,教学竞赛则注意我们所面向的是“评委心中的学生”。张龙龙老师还提到,教师应主动“对标”常见误区,如侧重知识讲授,缺少理论分析,忽略思想引领;追求信息化技术,忽视理论宣传,形式大于内容;碎片化、剧场化、娱乐化、缺少理性等,且要不断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图片 2.png

讲座现场

“教学首先要上好课,要把课讲‘深’、讲‘透’、讲‘活’,而有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储备,才能把课讲‘深’;有教学技能与教学方法,才能把课讲‘透’;以学生为中心、有责任心,才能把课讲‘活’”。张龙龙老师认为,知识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一张张“逻辑网”,若教学中的结论过于固定和重复,容易让学生产生灌输感和抵触情绪。要明白,教学是一个灵魂触动另一个灵魂。因此,张龙龙老师主张要在教学中要贴近学生,要揣摩学生的心理动线,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切入,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话语和案例,将理论与现实热点、学生关注的话题,如“网络热梗”相结合起来,用案例编织一张张逻辑网。让学生们自己抽丝剥茧,分析背后的原因和逻辑,从而得出结论,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和理解理论,产生精神上的共鸣。

除此,在教学竞赛技巧方面,张龙龙老师从教学组织、语言教态、教学特色、时间把控、板书写作、心态、平台等方面分享了自己参加教学竞赛的心路历程和宝贵的经验。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求能扮演好“编剧”“导演”“演员”的角色,而且需要向有经验的教师多学习,与同行不断地相互交流。最后,鼓励在场老师们勇敢参加省级、国家级教学竞赛,虽然教学是一个永远有缺憾的艺术,但获奖是可遇不可求的。

此次讲座内容充实饱满,别开生面。教育学院副院长彭雨明对讲座进行总结,希望全体老师能够积极借鉴张龙龙老师“道和术”角度关于教学和竞赛上的宝贵思路,往后规划好成长路径,积极提升竞赛能力,成就更好的自己。(图文/教育学院吴明燕 责任编辑赵利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