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大讲堂第279讲于9月19日下午在明德楼107举行。此次讲座由应用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的刘天祥教授主讲,主题为“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影响因素与应对思考”。与会人员包括应用经济学院师生及全校对经济学感兴趣的老师学生。
活动现场
刘天祥教授在开场时指出,自“十三五”以来,中国经济面临多重挑战,这些挑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降,导致了市场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减弱;第二,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特别是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方面,给中国的外贸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第三,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增加了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教授指出,这些现象并非孤立,而是相互关联,背后的推手主要是全球经济波动以及美国维持其全球霸主地位的策略。
在分析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基本原理时,刘教授提到,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市场经济的固有特征,其稳定增长依赖于资源与要素的投入、技术进步以及市场总需求的增加。针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的原因,刘教授从需求侧、供给侧及供给与需求双侧驱动“两难冲突”解决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居民消费需求和私人投资需求的减弱,以及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都在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同时,供给侧的改革与结构调整也显得尤为重要。虽然中国的总供给在绝对量上不断增长,但其增长率却在下降,说明当前的供给结构存在不足,长期创新增长的动力不足,故必须提升总供给的效率,以应对当前的经济挑战。
在“新发展格局下实现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新思考”部分,刘教授提出,面对当前经济形势,中国应从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维度制定应对策略。短期内,应积极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参考凯恩斯理论,增加政府支出以拉动经济;中期则需进行体制与管理改革,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观念的升级;长期来看,必须注重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他强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以发展为导向,结合供求关系,以科学的方式推动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此次讲座不仅为与会师生提供了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的深刻见解,也凸显了应用经济学院在经济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中的重要角色。刘天祥教授以其丰富的研究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展示了经济学教育与社会现实的紧密联系,帮助师生理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应用经济学院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现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授们通过关注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思考空间。这种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模式,既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为学院的学术氛围注入了新的活力。(图文/应用经济学院王懿轩 责任编辑赵利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