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下午,会计学院在致用楼804举办了一场以主题为“国家社科基金申报技巧与评审体会-兼谈青年教师如何做好科研”的学术讲座,旨在提升教师们的科研申报能力,助力更多优质项目成功申报国家级课题。主讲嘉宾邀请到了云南大学郭强华教授。会计学院马丽莹院长、佟伯承副院长、周谦副院长、李建华书记及全校百余名老师聆听了讲座。讲座由会计学院佟伯承副院长主持。
会计学院佟伯承副院长主持讲座
郭强华,男,广东中山人,天津财经大学管理学博士,云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科院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鉴定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博士论文评审专家;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科学奖励与教育教学奖评审专家;云南省审计专业正高级审计师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云南省纪检监察学会专家库专家、西南地区高校会计学教师联合会副会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两项、教育部课题两项、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三项、云南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一项。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19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4篇被人大复印索引。获浙江省省级奖三项,宁波市政府颁发的哲学社科成果、自然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二项,宁波市政府颁发的哲学社科成果三等奖三项,宁波市政府颁发的哲学社科成果、自然科学优秀成果奖三项,宁波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云南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郭强华教授给我校教师作讲座
讲座中,郭强华教授首先对过往从失败到成功的标书进行了解读,采用案例分析法,从存在问题的申报标书入手,从文献综述、问题分析、选题角度等指出其存在的不足。指出国家级课题的选题不能只局限于地方实例,需要从宏观角度出发,具有国家服务意识。随后,郭教授分享了自己成功申报国家级课题的心得,从宏观的选题、申报方向到文献整理、研究基础、研究方法乃至标书的打印教授都分享了申报技巧和实用建议。最后,针对学校教师科研上面临的三大问题,郭教授给出了五点建议,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课题,反复打磨项目申报书,保持不折不挠的申报精神,提升科研水平。
现场教师对郭教授的讲座反响热烈,在互动环节积极向郭教授请教学习。
教师互动
会计学院马丽莹院长进行总结发言。她指出,课题的选取要有研究基础,课题研究的内容不单是解决学术需求,更是解决社会之需,国家之需。我校目前正处于科研发展的最佳时期,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提供了更多科研支持,希望通过这些举措,激励青年教师多做科研,提升学院整体科研水平。
会计学院马丽莹院长作总结发言
本次讲座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也进一步推动了学校的科研创新和发展。会计学院将继续支持教师的科研工作,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平台,共同促进学校的学术繁荣。(图文/会计学院丁萌、李梦琳 责任编辑赵利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