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上午,心理健康教研室召开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五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研会,教研室共27名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赵晓晗主任主持。
会上,庞彩燕老师进行了《大学生恋爱与性》的理论示范授课,参会老师将扮演学生的角色沉浸体验课程。庞老师首先以“什么是爱情”为题,通过让学生思考与自身专业有关的情话导入新课,继而引出了斯滕伯格爱情三因素理论。接着,庞老师深入讲解了早期依恋类型和成人依恋类型的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个体在恋爱中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状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爱情价值大拍卖”活动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对爱情的追求。最后,在“爱的语言”活动中,同学们理解了维持爱情需要双方共同付出努力,拥有共同的目标和仪式感,以及用物质来见证和创造幸福。这为同学们未来的恋爱关系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启示,有助于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维系和发展恋爱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教研会会议现场
参会老师对本次示范授课进行点评并分享自己的经验与看法。其中,有老师表示,庞老师的课堂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恋爱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值得借鉴。还有老师则认为,庞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非常有益。这些不同老师的观点和反馈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和借鉴,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会老师参与讨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作为学校的重点教育工作之一,更是实现“三全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承载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使命。在教研会上,全体任课老师相互学习和交流,不断提高授课质量,提升教学能力,努力推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图文/学生处卢杭慧、官小森、王利敏 责任编辑赵利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