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育人】心理健康教研室召开本学期第四次教研会

发布时间:2024-05-17

5月16日上午,心理健康教研室召开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四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研会,教研室共22名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赵晓晗主任主持。

会上,江静文老师进行了《自我意识》的团辅示范授课。江老师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了一系列问题,如“我是谁”“我所珍视的价值观”以及“别人如何看待我”,从而引发了对自我意识的讨论。接下来,江静文老师运用OH卡,带领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自己。学生们在探讨和分享OH卡图案与自我之间的联系时,加深了对自我的认同。江老师还介绍了自我意识的概念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使同学们对自我成长有了更清晰、更立体的认识。通过比较个人和他人对自我的认识,她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的特征,促进了他们更好地完成自我发展的过程。最后,在“我的人生五样”活动中,同学们进一步探索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现了内心深处的宝藏。江静文老师在示范授课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分享、活动互动和讲授法,使学生不仅学到了丰富的自我意识理论知识,也亲身体验到自我意识是一个持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图片 1.png

心理健康教育教研会会议现场

参会老师对本次示范授课进行点评并分享自己的经验与看法。首先,张佳妮老师建议在填写关于“我”的形象时,可以引导学生将其记录在手机便签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来回顾,以激发同学们探索自我的动力。其次,梅俊强老师提出,在纸的正面写下自我对“我”的认识,反面写下别人对“我”的认识,以便更好地让同学们发现差异并整合自我认识。另外,一些老师指出不同性别比例的班级会影响教学氛围,男生较多的班级氛围会更活跃但教学进度可能跟不上,而女生较多的班级则氛围较为腼腆但教学进度会更顺利。

图片 2.png

参会老师讨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的重点教育工作之一,作为全校学生的必修课,它承载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使命。在教研会上,全体任课老师相互学习和交流,不断提高授课质量,提升教学能力,努力推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图文/学生处卢杭慧、官小森、王利敏 责任编辑赵利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