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白云学院第二十七届科技创新节于4月18日盛大开幕,展示了学生们在各个领域的创新成果,其中艺术设计学院举办“空间与模型类课程改革作品成果展”是环境设计系大三学生以他们对真题项目“广州铁路博物馆2号馆”的设计创作以及联合大二学生的基础课-模型课的成果展示引起极高关注,成为本届科技创新节的亮点。“空间与模型成果展”由环境系李凤华主任、朱琦聪副教授及青年教师潘学斐担任项目主持人,与高梓健、周芯羽、潘仰宇、蓝鹏、陈立坤、黄慈胜、马福旺、曾建业、陈昱希、黄文卓、洪升阳、蒋波、郑启东、罗梓龙等一众环境设计学子团队共同构建科技创新节里具有独特视觉效果的空间展区。
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明日之星,大三学生展示了他们在课程学习和实践中的成果。通过深入研究和对历史文化的理解,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与创意思维,学生们展现了对建筑空间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为广州铁路博物馆2号馆的未来呈现了令人赞叹的方案构思,成果作品不仅展示了对于历史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更融入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为博物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从空间布局到展品陈列,从色彩搭配到光影效果,每一个细节都展现了学生们对设计的独特理解和创新思维。广州铁路博物馆2号馆是空间综合体,内部空间除了展示部分退役的铁路系统装备外,还可根据铁路主题设计有特色市集、文旅、书店、轻餐饮、轻娱乐等功能,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功能主题进行方案设计创作,在本次“成果展”中,观众看到大三学生围绕“铁博2号”进行空间设计探索的作品,比如“蔬菜博物馆”“铁博书屋”“铁博餐厅”“铁博花卉市集”等都极具科技与艺术创意的方案设计。学生的设计方案作品得到了铁博项目有关人士的好评,设计过程中学生受邀实地参观考察,使得这批大三学生得到了全方位对真题项目的思考与锻炼,他们将带着这种真题的实践记忆充满自信地进入大四,更具勇气投入企业实践,去迎接与面对真实项目的挑战。除了对广州铁路博物馆2号馆的设计创作,环境设计大三学生们还展示了他们在大二时的基础课-模型课的成果,通过精湛的手工技艺和对材料的巧妙运用,不仅展示了学生们对于建筑空间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更彰显了他们在课程学习中所获得的扎实基础和创作潜力。“作品成果展”展示了学生们对于空间与模型设计的严谨的空间思考和手作模型的技艺水平。从简单的几何形体到复杂的建筑结构,这些模型作品展现了学生大二时候空间思考与创作的模型实训课能给他们带来很好的空间感受、功能认识与造型基础,环境设计大三学生在老师带领下能在真题项目设计探索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
“空间与模型类课程改革作品成果展”不仅展示了学生在专业科技知识、艺术技能方面的成长,更展现了学生对于设计事业的热情和追求。学生们相信在学校的培养和指导下,必将成为未来环境设计领域的中流砥柱,为环境的品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文/艺术设计学院潘学斐、李凤华、朱琦聪 图/艺术设计学院黄文卓 责任编辑赵利兴)
潘学斐老师(左二)为学校孙国忠书记(右三)一行讲解展览情况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