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5年,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构思、修改、打磨,广东白云学院新校区设计方案终于可以跃然纸上,并一步步变为现实。
新校区最引人注目的亮点,是一进大门后左手的这处叫“交流中心”的建筑。他形似一条龙,蜿蜒中把建筑和艺术融为一体,通过新材料、新结构的运用,让人感受到了现代建筑的律动,美观、大气、现代……,与其说它是办公楼,不如说是歌剧院、展览馆、艺术厅。
现代派的“交流中心”形似一条龙
“三轴二广场”是白云学院新校区规划的总体轮廓。在整体布局上,一个平躺的“y”字形结构轴线,把学校教学区、生活区、办公区巧妙分开。而在这个“y”字形的交汇点上,便是整个校区的中心——日晷广场。
校园规划呈平躺的“Y”字形
日晷广场巧妙地借用了现有地块较低的地势,将广场打造成一个下沉广场。而下沉广场上的斜拉标杆,无论你从东西南北各个方向,都可以远远地望见它。——它是当之无愧的校园标志性建筑!
日晷广场的“头顶”设计有环形的临空走廊——“白云天街”,设计天街并不只是为了好看,其实用功能是连接教学楼和生活区的通道,学生下课后可以不必下楼,直接从三楼的教室经天街步行回到宿舍区。
校园的核心景观——日晷广场
优秀的设计,不仅要看其外形,更要看其色彩。
在色彩运用上,新校区只用灰、砖红和白三种颜色,“灰更能与校园的绿搭配在一起,是最舒服的颜色;砖红能与绿色形成反差,符合学校的特点;而白在表现科技感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岑丽华说。这种简约用色的方式,看起来如此简单,却是多年审美沉淀的结果。
纵观新校区设计,没有层台累榭,也没有飞阁流丹,却处处散发出浪漫主义的现代气息。互动、现代、科技感强,是新校区规划设计最为突出的特点。
教学楼设计的亮点是这个漂亮的“飞顶”
就说互动吧,在建筑物之外,处处都是交流互动的空间,譬如日晷广场,有艺术大舞台,有垒泉旁边的石阶,有树荫下的坐椅,这些都是师生休闲交流的好去处。在建筑物之内,也不像传统的教室外只有一条走廊,新教学楼、实验楼里处处都设有开放交流的空间——学生下课后的互动交流变得自然而然,非常便利。
人们常说,建筑就像一面镜子,反映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精神追求。但愿,白云学院新校区为我们这个时代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文/党委宣传部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