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教师发展中心第13期教学工作坊----《面向智能时代的前沿研究与学术规范》在信达楼302教室圆满结束。主讲嘉宾是《远程教育杂志》(CSSCI)执行副主编/编辑部主任、编审,陶侃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何高大教授主持活动,来自各二级学院与职能处室40余位老师参加了活动。
本次活动是教师发展中心筹划的教学信息化系列讲座第三讲,陶侃教授讲述了从人人互联走向智能互联的时代特征、智能化领域中值得关注的前沿热点以及智能时代的学术研究要诀,为大家勾勒了智能时代的新图景,从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角度给予了老师很多学术研究的建议,对我校教师学术素养与信息化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陶侃教授从年度热点话题“史上首个获得公民身份的机器人索菲亚”说起,指出我们正在步入与“人工智能”共存的时代。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人工技能的加速发展态势提供了奔驰的场地和环境,看图识图、人机对话、智能翻译、自我学习等技术的出现无不体现着其爆发性的增长。他认为,AI如同工业时代的“电”,在各个领域的依存度不断上升,甚至长远来看有着取代人工劳作的趋势。在这样的全新场景下教育的反思显得尤为重要。“今天的教育大数据服务价值体现在聚焦、诊断、服务于‘人’学习全过程,在于促进每个不同学习者的学习绩效”。下半场,陶侃教授从一位杂志编审的角度为大家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论文写作与投稿要素,他总结了“五道功夫”——选择合适的题目、搜索有用的资料、阅读整合文献、撰写与修改、把握投稿技巧。陶教授建议大家运用思辨思维反向推导一篇文章是否是好文章的六大要素:(1)研究的由来写清楚了没有?(2)理论的依据靠谱吗?(3)有没有采用研究方法?(4)数据分析与论述是否充分?(5)文章发现或陈述了什么观点?(6)有没有学术创新与贡献?最后陶教授希望大家不断学习,做好课程设计师,以此来应对智能时代的教育巨变。
何院长为报告做总结,总结内容言简意赅,但是耐人寻味。他希望教师们将教育信息与信息化教学两个概念“吃透”;同时希望教师们能够理解当前教学改革在物理空间与智能空间之间的转变意义与价值,把IT整合到课程教学中去,进行理性思考,高水平展示自己的信息化教学成果。
注:《远程教育杂志》于2017年11月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科),列32/60。目前,在CNKI的所有教育类期刊中,创造并保持着两项纪录:(1)期刊复合影响因子7.651;(2)单篇文献引用率高达4280(《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2012.04,数据截止2017.11底)。
陶侃,教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理事、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期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游戏分会副理事长、全球华人探究学习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政策专业委员会理事。现任《远程教育杂志》(CSSCI)执行副主编/编辑部主任,编审。曾荣获首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工作者、全国社科期刊优秀主编等荣誉称号。(文/教师发展中心张雯雯 图/校记者团彭间雯)
《远程教育杂志》执行副主编陶侃教授在和老师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