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侨务办公室、香港民政事务局和香港青年事务委员会的支持下,由香港东井圆林东慈善基金主办和广东白云学院承办的2016港穗青年文化交流活动顺利结束。10月23日~25日,广东白云学院教授、30名学生香港进行了三天的交流。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感恩国家、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旨在帮助港穗两地学生更好地了解香港和祖国的传统文化、历史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体验“一带一路”和“一国两制”国策的优越性。香港30名学生和4名教师曾于今年7月来广东白云学院进行了3天的交流活动。
第一天:参与弘扬中国传统感恩文化
10月23日上午,我校师生抵达香港维多利亚公园,受到了东井圆林东慈善基金创始人林东会长先生及志愿者的热烈欢迎。基金会义工为我们讲解了港穗青年文化交流计划的展览板及香港学生7月份访问祖国的体会和故事。我校师生感受到了香港青年对祖国的热爱。随后,全体师生参观了香港中央图书馆,安静、充满书卷气息又不乏先进技术设备的图书馆,让我们体会了香港学习型社会氛围。
是日恰逢济公成道808周年,东井圆林东慈善基金举办了推广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缔造穿济公服挑战健力士世界纪录。我校师生也参与了这次难得的活动,与香港青年一起宣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宣扬了我国传统的感恩文化。
下午17:00,我校师生来到了香港太平山山顶观光,俯瞰香港夜景,深深地感受到香港人为建设美好生活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获得成就。
第二天:体会“一国两制”下的香港社会文化
10月24日义工们组织我校师生进行了定向、分组、竞赛式的越野活动,我校学生在过去英军军营体验了团队合作精神。
随后,香港青年时事评论员协会副主席陈志豪先生为我校师生进行了主题为《香港社会文化》的讲座。在讲座过程中,陈志豪先生向大家分析了港穗两地社会文化的异同并表明香港和广州是利益共同体,两地应当通力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同时,与我校师生对香港和广州的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异同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我校师生通过讲座活动感到了“一国两制”的重要性,也了解了当下强调“一国”的必要性。
下午15:00,我校师生来到香港大澳的佛教筏可纪念中学,与学生进行了交流,游览体验大澳水乡文化、体验大澳渔村以及美丽的海洋风景。随后,在佛教筏可纪念中学礼堂举行了港穗青年文化交流总结会。总结会上,东井圆林东慈善基金创始人林东先生首先讲话,年轻人要学会感恩,懂得回馈社会并用自己艰苦的经历来勉励在场的年轻人,强调“世界本无桥无路,用爱心筑出一条路让祖国繁荣昌盛”。接下来,佛教筏可纪念中学校长恽福龙先生对我校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表示7月份到广东白云学院之行仍历历在目,希望我们在此次香港之行中能有所获。我校副校长沈根生教授带领我校师生用三个“感谢”表达大家的感恩之情(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期盼两地青年学生交流,相互学习,彼此进步。最后,佛教筏可纪念中学的学生及慈善基金的义工分享了他们7月广州之行的收获,我校师生也表达了心得体会,互赠礼物。
晚饭过后,我校师生在基金会义工和中学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佛教筏可纪念中学宿舍,聆听周老师讲解学校校训以及孔子的生平事迹。让我们深受感动的是,佛教筏可纪念中学学生每日早晚有一项必修课:坚持静默1分钟,念心经,唱校歌以及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我们积极参与了这一每日必修课。
第三天:了解香港地区与祖国的经济合作
10月25日早上,我校师生参与学生早会活动后,便乘坐大澳观光船再次探访大澳渔村。在欣赏大澳渔村魅力风光的同时,还有幸看到中华白海豚跃出海面的画面,学生们更是首次从香港角度隔海瞭望美丽的祖国。
随后,大家来到大屿山宝莲禅寺,感受庄严肃穆的佛教氛围,了解香港的佛教文化。让大家非常感动的是大屿山宝莲禅寺注重教育,为国内和香港很多中小学提供了赞助和援助,佛教筏可纪念中学就是该寺赞助的中学之一。
在香港中环的香港交易所,听取了香港交易所的发展历程,建立“沪港通”的过程和香港与中国国内经济金融的合作关系。副校长沈根生教授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各自专业的过程中学会多角度、多方面、多技能地发展、成长。金融专业的学生说,证券交易所一般是不对外开放的,他一直希望亲身进入交易所实地看看,今天梦想实现了。香港之行,我们深刻感受到香港和祖国在文化、经济、金融各个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和互补互利的关系。
2016年港穗青年文化交流活动圆满结束。感谢香港东井圆林东慈善基金和佛教筏可纪念中学的义工们、老师们和同学们的精心安排和细心接待。(图文/外国语学院、国际学院吴顺莉、朱玲)
我校师生参加济公成道808周年纪念活动
集体换上济公服饰参加巡游活动
陈志豪先生为我校师生做专题讲座
讲座后合影留念
沈根生教授(左)与林东会长(右)互赠礼物
林东先生、恽福龙校长及沈根生副校长给赴港游学学生颁发证书
香港佛教筏可纪念中学礼堂合影留念
跟随佛教筏可纪念中学学生静默,念心经,唱校歌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乘坐大澳观光船
天坛大佛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