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教师.白云说】N0.5邢增銮:“把课堂还给学生”

发布时间:2023-10-30

编者按:“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为进一步激发一线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活力,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特别推出系列报道“最美教师.白云说”专栏,刊发我校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展示他们在教育教学上的卓越成就。

这些优秀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言传身教、关爱学生成长,为广大教师树立了榜样,谨以这个系列报道向全校教师致以最高的敬意和感谢。

图片 1.png

邢增銮,副教授,2001年6月入职广东白云学院,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在其从业22年间,曾获省教学比赛二等奖和三等奖,省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先后主持各级各类课题20项,其中省部级或厅级课题10项,主持教改项目获得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论文3篇。

追逐梦想,砥砺前行走上教师道路

受到家庭成员的影响,一毕业邢增銮便站上了三尺讲台。回想起自己第一次上课的时候,依然记忆犹新。那是在邢增銮家乡的一所学校里,第一次上课的她内心难掩紧张,但是更多是兴奋,是激动,是荣幸。“从小到大都很仰慕老师这个职业,对老师这个职业充满了向往。当自己真的站上讲台成为一名教师,内心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要做一个好老师。”

2001年,邢增銮顺应南下大潮,慕名来到广东白云学院,便在这里开始了自己20余年的教师生涯。从辅导员老师到思政课教师,从学生成长的陪伴者到学生思想的引路人,她不禁感慨道:身上的责任和压力越发重了。她说道:“如果要给学生一碗水,那么老师就要先有一桶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着播种信念、夯实信仰、塑造灵魂的重任。需要与时代同频,紧跟最新的理论指引,切实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增强自己的理论水平,才能打造一个与时代接轨、充满时代感的思政课堂。

图片 2.png

邢增銮副教授在校上课

潜心研思,集思广益改善课堂模式

辅导员老师的经历使邢增銮更了解学生的喜好,并以此为基础改变了教学角度,根据不同的专业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在课堂中有更多的互动。在邢增銮的课堂上,总有那么5—10分钟的时间是“还”给学生。将师生位置对调,由同学们以团队或是个人的形式,派出一名讲述者来带领同学们一起复习课程的知识内容,对老师讲述的内容按照自己的思考,作出相应的扩展和延伸。她时常引用当下最热的案例热点,与学生一起讨论对案例事件的看法,各抒己见,师生相互碰撞出思想火花。让课堂不只是老师单向输出,而是师生双向的互动。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除了夯实理论基础,邢增銮还鼓励同学们通过拍摄微剧、讲述微课等形式开展实践活动,用理论去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

图片 3.png

邢增銮副教授在校上课

诲人不倦,身先士卒培养优秀教师

担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以来,邢增銮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组织我们年轻老师参加各种级别的各种类型的比赛。三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斩获各类课程比赛近百项,其中省级奖项几十项。她认为,比赛是青年教师成长最快、效果最好的一条路径。她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比赛,通过比赛来提高教学水平。要紧握教改、教研、科研等关键环节,也要多和学生接触,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引导学生完成实践作业。通过第二课堂,让学生更好的接受老师们的政治理论。

图片4.png

与工商学院教师交流课程思政教学

此外,她还带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团队在课程思政方面作出积极探索。在她看来,教学最终的落脚点是立德树人,在专业课程中,如若能够在案例、素材等方面融入思想引领的因素,那么便放大这堂课的价值和意义,使这堂课有了“灵魂”。采访的最后,邢增銮勉励自己的学生:当一个事情你坚持不下来的时候,请再坚持5分钟。将事情做到极致,就是倾尽所能,尽力而为把事情做好。(文/党委宣传部周钰滢、大学生记者团葛靖 责任编辑赵利兴)

图片 5.png

与学校青年教师作交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