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由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广州南方学院承担的第五届岭南高教发展高端论坛云端开幕。此次论坛围绕“区域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主题邀请了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前院长胡建华教授,贵州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史秋衡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研究院院长卢晓中教授,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沈红教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院长李盛兵教授,广州南方学院副校长黄南松教授,广东白云学院校长黄大乾教授,广州工程技术专业学院校长罗三桂研究员等9名省内外高等教育领域著名的专家学者和高校领导进行主旨报告。
我校黄大乾校长结合学校长期以来坚持职教特色化办学的实践经验,以“职业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兼论一流应用型大学创建”为主题,向与会嘉宾分享了广东白云学院在职业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探索与实践。他从高等教育生态多样性、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职普融合发展和高校发展历史与办学定位等四个方面入手,提出培养职业性应用型人才是学校主动适应内外部发展环境后的一种理性选择。“职业性应用型人才”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发展为目标,以能力提升为宗旨,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协调统一,在培养学术学理的同时强化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训练。为了达成培养目标,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系统设计职教特色课程体系,推行校企协同育人“3+1”人才培养模式,推行“1+X”证书,推进产业学院建设,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七年来,黄大乾校长一直致力于探索职业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思考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策略。他认为一流应用型大学应具备“四性”(即地方性、服务性、职业性、开放性)和“四融合”(即职普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校地融合)的特征。就如何创建一流应用型大学,他建议从十个方面入手:办学宗旨坚持需求导向、服务社会;办学目标关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服务行业企业技术进步的能力、为学生创造价值的能力;办学模式坚持产教研深度融合、校企全面合作;接产业链、创新链设置专业,构建面向区域支柱性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专业集群;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与职业标准相对接的课程体系,突出职教特色;教学方式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企业资源推行启发式、参与式、项目化、案例式教学;设置产业教师岗位,构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科学研究以应用为驱动,注重科研平台和新型智库建设,促进先进技术转移、应用与扩散;创新组织结构与组织形态,打造多样化的现代产业学院。
大会主持人、广东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汤晓蒙教授认为黄大乾校长的报告为应用型大学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可借鉴的发展路径,值得大家学习、借鉴。广东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刘晖教授也高度认可了黄大乾校长在职业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实践探索。(图文/科研与发展规划处杨宝丽 责任编辑曾进)
线上会议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