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课程系列报道】 《经济数学》: 数学知识经济化,理论实践一体化

发布时间:2022-11-25

“同学们可以运用刚刚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讨论一下:截杖问题、刘徽的割圆术及折纸问题都体现了极限的思想,你们举出一些含有极限思想的例子,并说明其变化的过程。”在《经济数学》线上课堂上,老师正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大讨论”,这种课程模式能够鼓励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让学生从“想学”到“爱学”,变“学会”到“能学”。不久前,这门课程被广东省教育厅认定为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图片 1.png

数学大讨论课

数学知识与经济应用深度融合

《经济数学》这门课的教学采用“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方式,由经济案例引入,通过数学知识方法探讨,最后解决经济问题;线上提供经济学应用视频课程,链接相应的经济类课程。--刘会灵老师介绍说。课程从设计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辅导体系等方面促进数学知识与经济应用的深度融合,将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定理与经济概念相联系,运用丰富的经济学案例完成和专业教学的对接,教材中共有约44处经济案例。

图片 2.png

 “小老师”的风采

形成“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针对学校学生数学理论基础较薄弱、自学能力较低的学生依赖性强等实情,线下形成了由“案例引导-知识讲解-问题解答-实践应用”四个环节构成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中,注重问题的过程分析,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逐步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线上教学以提高“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为目标,强化课前预习,利用线上平台导学监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建立线上讨论区,实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改善习题课不足的情况;建立线上“数学小能手”评选机制,鼓励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灵活组织习题课,运用“数学大讨论”和“数学小老师”两类课堂,采用“翻转课堂”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从“想学”到“爱学”,变“学会”到“能学”。线上线下协同教学,促进了学生自主性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图片 3.png

数学小能手

教学内容由“大而全”走向“小而精”

课程注重教材建设和教学内容更新,已三次升级教材。最新版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结构性改革和知识点精选,补充了部分高中内容,以强化基础,同时注重将抽象复杂的定理证明形象化,以增强教材的可读性,从而实现了教学内容由“大而全”向“小而精”的转变。

课程注重教学资源建设。依托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开发了由教学基本资源、教学辅导资源与课外拓展资源三类构成的线上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可以进行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意内容的个性化学习。

图片 4.png

学生在演示-自己讲解自己的解答

教育学院刘会灵老师介绍说:这门课从2011年就探索教学方法了,借鉴CDIO项目化教学理念,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开发专业模块,形成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到了2016年,我们开始新改革,开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阶段。深入研究我校学情校情,立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现实,数学开始转“数学性”为“应用性”,摒弃繁杂的大定理的证明,改为“数形结合”方法,摒弃偏题怪题,转变数学“大而全”为“小而精”;2018至今,线上线下立体式教学模式改革阶段。所以,我们这个课程是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和开发,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实现高质量教学。(图文/教务处冯燕珠、教育学院刘会灵 责任编辑曾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