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下午,广东白云学院在西校区大数据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参加由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组织的“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答辩会,本次会议采取专家线上视频答辩和案例单位线上线下参会的方式进行。
我校线下出席本次会议的有实践教学管理中心主任张国安、大数据与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汤海林、系主任朱婷婷、实习干事陈春富,中科曙光项目经理张义龙和沈博;线上参加答辩的学校领导有副校长李红英,教务处长李念良、副处长刘佳、刘诗安教授,实践教学管理中心副主任钟其海、教务处和大数据与计算机学院负责教师,浩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总监肖淑珍,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郑成鑫。
广东白云学院答辩会现场
学校领导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活动非常重视,2021年12月收到活动通知后,由黄大乾校长、李红英副校长指导部署,教务处李念良处长和刘佳副处长组织,教务处和大数据与计算机学院开展落实典型案例工作申报,经校院领导研究讨论,依托我校教育部“数据中国 百校工程”项目和广东省首批示范性产业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作为本次典型案例范本,确定以“产教赋能、协同育人的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为题申报专业建设类典型案例。同时中科曙光、云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共同申报单位,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浩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案例双走访邀访单位。
广东白云学院教育部“产教融合 数据中国 百校工程”基地
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专家遴选评审,2021年3月在“关于开展2021-2022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双走访活动的通知”中,我校报送的“产教赋能、协同育人的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典型案例被推荐为提名案例。
答辩会上,汤海林副院长分别从校企合作模式、案例建设内容和建设成效等方面进行汇报,对校企合作管理机制、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学生培养、实习就业、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做了详细阐述。基于校企合作的“六共建”(共建学院、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教材、共建团队、共建平台)模式,与合作单位中科曙光、云宏科技、浩云科技等企业深度开展协同育人,共同开展课程教学、学生科技和竞赛活动,通过引入企业资源与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在校内学习中接触到一线的企业、行业的应用技术,提升学生技能,增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校企协同的育人模式在学生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促进了校企资源融合,进一步打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壁垒,更好的提升了学校的育人职能。讲解完成后,通过视频演示,展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与育人成效。
校企共建管理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
专家组对广东白云学院校企协同育人的过程与成效表示肯定,对学校在产业学院建设、人才培养、课程教学、实习就业等方面的运行机制与培养成效表示认可,认为案例要素齐全、结构清晰、内容务实、成效显著,建设过程管理规范有序,并取了较好的育人成效,培养专业人才能有效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珠三角的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好的典型性与示范性。
专家对曙光大数据产业学院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人才培养课程教学、学生实习与毕业设计等方面工作提问,答辩人汤海林分别对专家的问题进行解答。一是校企合作保障方面,依托教育部的百校工程项目,校企双方签定了校企合作框架等四份协议,采用校院二级管理制度,成立校企合作管委会,明确责任,在制度、人力、资金等方面提供保障。二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由校企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面对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的地域优势,充分做好了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调研,以服务企业、行业和岗位为目标,校企共建专业师资团队,共同开展专业教学,保障教学质量。三是学生实习与毕业设计方面,广东白云学院基于“3+1”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四导师”(职业导师、思政导师、专业导师、企业导师)制度,实现校企深度协同,形成人才培养协同化、实践基地综合化、课程建设校企化、毕业设计(论文)项目化的特色发展格局,有力保障了学生实习与毕业设计工作开展,校企协同育人“3+1”人才培养模式在第八届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中获一等奖。
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校企协同育人“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答辩环节完成后,答辩组长对本次答辩进行总结,表示各校对“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非常重视,各案例内容各有特色,充分体现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方法与成效,通过典型案例活动,能更好的加强各高校、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好的服务高校人才培养,为社会发展发挥高校的育人职责。同时,肯定了广东白云学院在校企协同育人的特色。(图文/大数据与计算机学院 汤海林 朱婷婷 责任编辑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