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凝心,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研讨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2-05-09

5月5日上午,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织召开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研讨会,全体任课教师和有意愿加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团队的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林川副处长在会上作了关于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主题报告,与会教师就课程建设进行了交流。程玮副校长就报告和与会代表提出的问题作了回应,并对课程内涵建设提出指导意见。

会议现场

报告中,林川副处长从《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导精神、我校课程现状、课程建设问题及课程建设展望四个方面进行汇报:从目前课程建设的基本命题——是什么、为什么、讲什么、如何讲、达到什么效果这几个问题引入,提出心理健康知识科普、意识教育是我们工作目标,而课堂教育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主渠道;所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应该遵循“四个结合”的原则: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发展性与预防性相结合;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还存在师资团队不够成熟、实践教学环节效果认定缺失、教研教改课题未能开展等问题,并就未来课程改革和团队建设提出了参考方案。

在交流讨论环节中,参会教师积极发言,就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收获、感受和困境进行深入交流,如:学生在实践体验环节中折射出的人际交往问题;各学院学生基于特质和专业的差异性而出现教学效果差异问题;再如新教师对教研活动的体验和感受;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融入问题;部分兼课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比较薄弱等问题。有的教师对课程建设提出了一些好的想法和建议,如教研活动形式的创新,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加入,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跟实践操作相结等。

程玮副校长作总结讲话,并就课程建设提出四点意见:第一,课程建设要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逻辑起点、课程定位,了解学习和知识内化的规律,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科学引导学生,提出“四个8”的课程改革模式;第二,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对新入职教师的上课审批及培训提出新的要求,落实好“准入”机制的同时,增加试讲的指导和“1对1”专业导师的配备;第三,努力抓好教学团队的建设,既要考虑团队成员外在的成长动力因素,也要促进团队成员自我成长内在动力因素,形成外牵引内生成的成长机制,促进教学团队的建设,实现双向促进;第四,重视团体辅导在工作中的运用和实施,做好发展性和普适性心理健康服务与辅导工作。(文/学生处赵晓晗、林川 图/学生处江静文 王利敏)

 

程玮副校长总结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