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教务部门提前了一个月开始精心准备,尽管老师们用了各种方法进行实战演练,但真正到了开学的时候,对于在线教学,每个人心里还是有些“紧张感”。2万多学生同时在线上课,网络给不给力?习惯了课堂教学的学生,在没有老师目光注视的环境下,能否自觉自律?学生只通过看视频、听慕课,学习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带着这些问题,新学期的第一天,我们在二级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中寻找着答案。
建筑工程学院简嘉慧同学在家中上网课
教务处:超长寒假结束,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
“学生们上课的热情非常高。我早上7点25分发布签到消息后,有学生7点32分就到课签到,超过90%的学生在8:25签到完毕,这在线下教学中是不多见的。”大数据学院教师邱明辉这样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提了不少问题,除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外,还关心如何提交作业,如何开展讨论,能否自主安排时间浏览视频以及网络课程的平时成绩如何考核等问题。”
而外国语学院一位教师告诉记者,她早上六点半开通签到系统后,就有学生开始在网上签到了。
“由于担心系统会不会崩溃,便一大早起来做准备。上课前四十分钟就发布了签到信息,没想到,学生速度非常快,到上课的时间,就已经完成了全部学生在超星系统的签到任务。一下子感受到了学生的热情,自己热情也开始高涨起来。” 工商管理学院李春杰老师这样描述他的心情。
来自教务处的一项统计显示:3月2日上午, 15个课程归属部门开出214门课程,409个教学班,302位任课教师授课,学生上课达到21335人次。
“3月1号我们就组织二级学院学生开始上网注册,进行演练。3月2号上午,网络虽然有短时间的卡顿,但老师们用多平台的办法把网络堵塞的问题解决了。”教务处副处长杨宝丽介绍说。
“尽管后台数据还没有精准统计出,但根据老师们提供的情况看,学生到课率应该在95%以上。”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副主任张忠海告诉记者。“从开学第一天情况看,在线教学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面对超长寒假,大部分人都希望复工复学,学生也不例外。二是师生互动比较好。大部分老师都设计了互动环节,有的互动还很有深度,如马克思主义学院上课时的互动显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很深。三是教师准备很充分,他们用了各种方法保证了在线教学的顺利进行。”
工商管理学院李春杰老师在上课
老师:“主播”不好当,提前了半个月开始作准备
“这次疫情让我们体验了一把‘网红主播’的感觉”,外国语学院的罗丽萍老师这样说。
不过这个“主播”可不好当。为了确保网课顺利开展,她首先购置了一台处理器够快的笔记本电脑;解决了设备问题,她马不停蹄疯狂地填完了工作群里名目繁杂的表格,准备好4门网课的教学资料;离开课还剩一周,她反复熟悉超星平台,消除网课技术焦虑。为了避免超星上课卡顿,她还在上课前为每个班建好了QQ群作为应急预案,并事先摸索了腾讯课堂的直播模式。
“第一次全线上教学,学生和老师都在适应,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准备课件、引入合适慕课资源、绘制章节小结流程图、加入主题讨论等,老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提供者以及学习的帮助者。”机电工程学院张秀妹老师如此感叹。
理论课好说,体育课如何搞在线教学?教育与体育学院体育系李晓忠老师的做法是:“上课的时候,我们采取多种展示手段,让学们对体质测量项目有清晰的理解,并且通过录制的视频向学生展示训练方法,布置的作业,也是有理论作业,有锻炼作业,让学习通和微信群的功能进行互补。特别是前期录制的视频推文很受学生欢迎。”
服务器拥堵是在线教学的常见难题,社会管理学院应用心理系的胡志伟老师向记者分享了他的小妙招——提前准备熟悉一些常见的直播平台作为候补方案。
面对同样的问题,老师们各显神通……艺术设计学院陈华钢院长、会计学院的马丽莹院长早上采用“超星上传讲课资料+腾讯会议讲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应用经济学院的老师们积极应变,采用超星学习通、腾讯会议、QQ群、微信群、雨课堂、蓝墨云班课等各类教学辅助软件与学生互动,巧妙化解了超星网络拥堵问题。会计学院会计系黄婉霞主任采用备选平台“腾讯会议”进行授课,老师在会议室中采用共享屏幕的方式,一边演示PPT,一边讲解,学生可在会议室聊天功能中,回应老师的提问,参与课堂讨论,师生交流十分畅顺;会计系李振选老师还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总结出了“在线授课六步法”。
会计学院李振选老师进行线上教学
学生:网课的优势是“回看” 挑战是“自律”
“云上课”让曾经同在一间教室教学的老师同学们变成了隔空相见,曾经的“面对面”变成了“屏对屏”。
艺术学院刘俊业同学这样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阻挡了我们返校的步伐,却没有办法阻止我们学习的热情。我们每个人都密切关注老师所发的信息,并在超星学习通以及腾讯会议等学习app上和老师一起讨论问题,我们的目标是根据课程掌握基础知识,紧跟教学进度,在家自主完成学习计划,做到停课不停学。”
教育与体育学院梁喆同学认为,网络课程中,网络是一种形式,而课程才是重点。他分析了网课学习的几大优点:一是足够安全有效,网课能让学生在疫期能够足不出户地学习知识;二是网课可以录屏,不懂的地方可以回放视频反复琢磨,再和老师交流沟通。他说,“这是个信息化的时代,如果想要有效的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不仅是依靠老师,更重要是学生的自觉学习。”
网络学习也有不便之处。“平台所载的用户多的情况下容易崩塌,有些实践性的课程难以开展,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少了与老师的互动,甚至有些同学觉得自己一个人看视频会犯困”,建筑工程学院的吴淑铮这样分析,她同时表示,这些困难“挑战”着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
建筑工程学院吴淑铮同学在学习网络课程
“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需要我们更加自觉地学习,如果没有很好的课前的预习,课上要跟上老师的节奏会比较吃力,这对我们学习的自主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陈泓帆同学这样说。
课堂:师生互动热烈,学习氛围良好
3月2日的超星平台大数据显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分别在上下午时间段排名第一。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郭华鸿表示,超星平台目前顺畅,课堂上师生讨论互动热烈并且有一定深度。通过在线调查17级和18级部分学生,学生整体认可和接受这种网络在线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与学校领导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心指导密切相关,与全体马院老师精心备课,积极参与网络课程建设密切相关,也与兄弟学院的领导老师大力支持密切相关。
19级英语15班的纪可薇对今天的网课内容点赞。今天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课上,三个班121名同学全部准时到课,无一人迟到。“在邢增銮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仔细阅读教学文件和学习指南,认真观看教学视频,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与讨论,课堂气氛活跃,线上课堂一点不逊线下课堂,下课了同学们久久不肯下线,一致表示哪怕不眠不休也要学完所有内容,有些同学甚至表示一定要“二刷”和“三刷”,充分发挥网课的优势。”她向学校领导的周密安排和马院老师的精心准备表示感谢,也表示她们一定不负韶华,认真学习。
国际学院 2019金融学中外班杨舒涵同学说,“英语课属于互动程度较高的课程,光看视频无法达成有效的学习目的,因此老师开启了会议的教学模式,互动率大大提高,基本还原了在课室里上课的氛围。”
校领导:老师要变成“教学组织者和学习引导者”
学校董事会和党政班子高度重视网络教学工作,谢可滔董事长亲自召集会议,参与制订和审核在线教学方案。校长黄大乾度过了一个繁忙的寒假。他花费时间最多的,是和教务部门及各二级学院在线上讨论《在线教学方案》。从教学平台选择,到教师业务培训,从学生情况的排查,到应急预案的制订,黄大乾校长多次与一线老师们一起商量对策。开学第一天,他最为担心的,是网络拥堵问题。3月2日一大早,他就开始与教务、学生、教育技术部门密切沟通,寻问网络情况,叮嘱注意事项。当天上午,当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刘明飞报告了老师 采用多平台多方式开课情况后,他充分肯定了教师的应变能力,鼓励教师多想办法。他还敦促教务处、教育技术中心及时总结经验,尽快完善网络教学工作。
副校长吴立平是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她说,对于在线教学,自己也是“学生”,这一个月来也是在边学边干中度过的。她告诉记者,尽管前期制订了《广东白云学院2020年春季学期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工作方案》,并进行了广泛宣传和解读,还分别制订了老师版、学生版“答疑手册”,教育技术中心也十分给力,解决了许多技术上难题。但真要开学了,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不安。不过,从开学第一天的实际情况看,效果超出了自己的预期。主要体现在,老师思想上很重视,准备较充分,应对网络拥堵都有预案;学生积极性也很高,互动情况良好。
吴立平说,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机,把学校教学从线下“逼”到了线上。但它客观上成为学校教学手段和方式变革的强大“外力”,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白云学院将化“危”为“机”,变挑战为机遇,深入研究在线教学的规律、特点和方法,进一步研究完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办法;即便在正常开学以后,也要加大“混合式”教学改革力度,推动教学手段的变革和创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谈到“云上课”,她还希望广大教师进一步坚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采取切实有效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快转变观念,实现由知识传授者向教学组织者及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督促者、监督者转变!
新冠疫情下的这次在线教学,固然是“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指导思想下的必然之举,而它实际推动的,却是一次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学方式的变革,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教学理念的普遍、生动实践。(图文/党委宣传部李媛、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