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乾校长在首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大会上介绍经验

发布时间:2019-11-29

近日,首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大会”在北京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召开。我校校长黄大乾受邀作为报告嘉宾出席会议。

本次大会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主办,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协办。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产教融合、国际化人才培养为主题。大会邀请40余位国内外知名人工智能教育专家带来前沿理论,近300位国内外学者、教育企业管理者、投资人、一线教师等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教育变革发展。

校长黄大乾在首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大会作报告.png

校长黄大乾在首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大会作报告  

我校校长黄大乾在曙光瑞翼教育主持召开的“人工智能助力国际化人才培养”分论坛上,作为唯一受邀分享产业学院建设经验及成果的校长,在会上向到场的参会代表讲述了我校产业学院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未来面向人工智能领域的规划。

黄大乾从我校如何围绕大数据这些新兴专业进行产业学院建设开始了他的报告。他指出,2016年国内尚未有大数据专业,但是大数据产业已经进入初兴时期的时候,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曙光瑞翼教育开始筹划数据中国“百校工程”的项目建设,在大数据领域开展校企合作的专业共建。我校率先意识到大数据专业方向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有所行动,顺利成为第一批“百校工程”项目的入选院校,并且在2016年就申报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于2017年3月获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第二批成功申报获批的32所高校之一。我们与曙光瑞翼教育,在产教融合开展校企协同育人的背景下,共同组建了大数据产业学院。合作三年来,在服务地方经济和推动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取得可喜成绩,成为广东省首批10所示范性产业学院之一。

对于我校产业学院的建设思路,黄大乾表示,产业学院建设遵循多方协同、校企共赢、面向产业的思路,学院和企业深度融合,共建平台、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教材、共建团队,同时争取各种社会资源,吸引多方主体参与产业学院建设,构建多主体参与、产学研用融合的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在学院管理模式方面,实行学校与曙光瑞翼教育双主体的校院二级管理模式。在对接产业和促进创新创业方面,学校立足于服务广东省大数据应用行业,同时也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大数据产业链需求,校企共同承担行业应用项目,建立创业项目池及企业导师库,搭建学生创业实践平台,为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黄大乾阐述了我校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他指出,白云学院在与曙光瑞翼教育合作共建大数据产业学院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校企双方的合作,通过百校联网,也让百校平台成为学校专业建设的强有力支撑。我们校企双方共建了人才培养平台、共建课程体系、共同编写教材、共同承担行业应用项目。学校在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行业应用服务的能力以及引导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近2年,大数据产业学院开展的纵向和企业横向项目13个,在校生600余人,真正实现了对接产业,服务产业的建设目标。

最后,黄大乾还表示,白云学院未来将依托曙光瑞翼大数据学院的建设,思考在大数据的基础之上如何转向人工智能,进一步与曙光瑞翼教育扩大合作,通过产业学院带动学校新工科专业建设,利用更好的条件、资源,共同开启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建设的新篇章。(图文/发展规划处翁小美 值班编辑/曾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