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朱昌平教授来校作“专创融合”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2019-10-29

10月28日上午,河海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昌平教授来校为白云师生作《专创融合——依托团队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专题讲座,大数据与计算机学院、创新创业中心领导,部分师生代表及校内其他感兴趣的老师出席了本次讲座。

朱昌平是河海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教学名师,皖江工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编委、iCAN金牌讲师团首批成员。在国内外科技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申请发明专利100余件。担任皖江工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院长以来,学院已组建了15支创新创业优秀团队,有约500多名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成效显著。

讲座伊始,朱教授用反映大学生创业的电影《当我们海阔天空》引入,吸引了全场师生的注意力,接下来,他从专创融合的学习理解、专创融合的实践探索和专创融合的问题研讨等三个方面为师生作了详细讲解,用大量的事例和精彩的视频向师生诠释了“创新需要培养训练,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需要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创业的关键在于拥有自主的核心技术”等理念。他还详细介绍了点面结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法:“点”即有教无类,让一切有意愿的同学加入实践创新团队,教师用带研究生的办法进行培养;“面”即通过课堂教学,八生(学生骨干)一师,做创新创业项目、学习专业技术,以点带面。

如何使学生具备双创能力?朱教授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塑造创新创业人格,重视全脑开发,突破思维定式,培养问题意识,培养创新性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掌握创新方法等。在如何调动师生积极性,更好地指导学生团队进行创新创业方面,朱教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即采用高年级志愿者指导低年级学生的方法,创新团队成员即使毕业离校了也可通过微信群、QQ群,使之与在校创新创业学生团队进行互动,对他们进行指导。朱教授所在的皖江工学院双创学院卓越团队就是用带研究生的办法培养本科“数百”卓越英才,然后在课堂中卓越英才带领“数千名同学”共同进步,最终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讲座最后,朱教授与在座师生进行了互动,认真解答了我校师生提出的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图文/大数据与计算机学院熊蓉 值班编辑/曾进)

讲座现场.jpg

讲座现场

朱昌平教授与观众互动.jpg

朱昌平教授与观众互动

我校师生代表与朱昌平教授合影.jpg

我校师生代表与朱昌平教授合影

Baidu
map